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01:23
本文关键词: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 出处:《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碳交易市场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而我国尚未建立起国内真正的碳交易市场,所以,通过设计碳交易市场分析的理论和架构,结合国际碳交易市场和国内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分析,对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路径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设计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全文的提出问题部分。本文第二章回顾了本研究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本文第三章设计了碳交易市场分析的理论和架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减排管理“三全一多样”的特点,即两者具有全面性、全过程性、全员性和方法多样性的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全面气候变化管理和全面减排管理理论。其二是提出并识别了碳交易市场的构成要素,以此为出发点,对碳交易市场及其参与者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从而刻画了碳交易市场的大致轮廓。其三是结合价值链、微笑曲线、产业链竞争理论,区分了广义和狭义碳交易市场的概念,提出了广义碳交易市场价值链理论、勾勒了碳交易市场微笑曲线。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本文相关分析的理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贯穿本文内容的线索。 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对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是全文的实证分析、理论应用与检验部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看,其中第四章对国际碳交易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主要是总结了当前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运行特征,考察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政策和实践,总结了其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启示与参考,剖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纵向的市场规模扩大化趋势、横向的市场领域拓宽化趋势,以及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将贯穿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过程等。而第五章则对我国国内的碳交易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回顾了我国碳交易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考察了我国碳交易市场、主要是CDM市场的现状和特征,剖析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此外,第五章还分析了我国CDM市场的买方市场集中度及其市场结构,发现在我国CDM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的买方市场势力,但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市场在逐步从垄断走向竞争。从理论应用与检验的角度来看,在这两章中,分别运用全面气候变化管理和全面减排管理理论,对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特征、问题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国内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存在着内涵尚不完整,过程尚欠优化,参与者尚不深入,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这些分析,不但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全面气候变化管理理论和全面减排管理理论,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全面气候变化管理理论和全面减排管理理论是可行且有效的碳交易市场分析工具。 本文第六、第七和第八章分别对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路径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和分析,既是全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全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其中,第六章将现实和长远需要、内在和外在压力相结合,从维护现实经济利益、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压力、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等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在论证过程中,还总结了各细分市场之间存在的价格差异,提出了价格差异理论;挖掘了CDM市场中存在的需求不足、供大于求的问题,由此谨慎提出,现阶段我们不能期望也难以获取市场定价权的观点;全面分析了我国企业、行业和国家整体层面所面临的减排压力,提出了实施“国内减排、国际认可”的思路;总结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三个支柱,即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低碳金融及其三者之间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一个实际中的CDM项目为原型,丰富并检验了广义碳交易市场价值链理论。 本文第七章分析了我国未来碳交易市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论证了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其核心优势在于,我国具有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碳排放权供应,具有巨大的国内国际碳排放权需求,供需的结合将为市场的建立提供条件和可能性。其劣势在于,我国碳交易市场面临着认识不足、制度障碍、市场基础不足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于机遇,从内部看有国家的坚定承诺,从外部看有难得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时机。而威胁主要包括有限参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运行风险等。 本文第八章从市场的有效组成、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实际运作维度等四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路径。从碳交易市场的构成要素和有效组成的角度来看,我国需要在完善既有的CDM市场的同时,逐步建设自愿碳交易市场,进而提出了建立我国自愿市场的五个原则,识别了其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强度指标体系下“一个目标,两个控制限”的碳交易工具设计方案。本文提出,我国需要同步建设综合性市场和专业性市场,而石油电力行业和森林领域是建立专业性市场的最佳选择。需要逐步建立起包括基础产品市场和衍生产品市场在内的多样化的碳交易市场,需要加强建设包括交易所、碳基金、银行业、第三方核证机构和市场研究机构等在内的碳交易服务产业链。此外,本文提出,我国需要将交易所的设立审批权限统一收归中央政府,需要建立四种类型的碳基金,需要重视标准的竞争,并提出了可能的竞争策略。从碳交易市场的空间维度来看,我们需要同时发展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并分析了两者相互联系的三种形式,需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并探讨了这种联系的五个层次。从碳交易市场的时间维度来看,本文结合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化,设计了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五个阶段的演进路线图,包括准备期、导入期、示范期、成熟期和整体推进期。从碳交易市场实际运作的维度来看,本文提出,我国需要建设统一的交易体系平台、信息体系平台和监管体系平台。 第九章是本文的研究总结和结论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19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耿泽洲;杨大鹏;;碳税和碳交易研究动态[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2 郑玉洁;;旅游碳减排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盛春光;;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战略研究[J];学术交流;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红;关于秸秆还田碳汇补偿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敏;后京都时代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构建的探讨[D];广西大学;2012年
3 杜彬;CDM下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阴俊;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阳;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投资收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17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1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