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POPs控制与相关专项资金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14:11

  本文关键词:中国POPs控制与相关专项资金的关联性研究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POPs控制 相关专项资金 关联性


【摘要】:我国缺乏直接针对POPs减排的资金渠道设计,资金不足成为制约POPs污染控制的重要瓶颈。本文开展POPs控制与相关专项资金的关联性研究,试图为拓展POPs控制资金渠道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江河湖泊专项资金、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资金以及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均与POPs污染控制具有相关性。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分类号】:X321;X196
【正文快照】: POP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远距离迁移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巨大威胁[1-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POPs污染控制问题,在2007年和2012年,分别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和《全国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莉菊;冯家满;赵由才;;二恶英的毒性及环境来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志群;舒为群;曹佳;;我国水中有机物及部分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现状[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3期

2 李平;;农村饮用水源的有机农药污染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11年04期

3 聂志强;李卫建;刘潇威;王璐;秦莉;罗铭;李红;;土壤环境中POPs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4 李晓明;刘敬勇;梁德沛;陈洁;周勇;周慧;;矿山选矿有机化学药剂的环境污染与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5 李梦耀;黎卫亮;钱会;;五氯苯酚的降解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6 王亮;;预警原则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风险管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2期

7 黑笑涵;徐顺清;马照民;李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污染现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5期

8 许振成;;环境痕量污染物及其防控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1期

9 王帅杰,朱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老化行为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3期

10 王成云;徐嵘;杨左军;谢堂堂;沈雅蕾;张恩颂;麦家超;刘彩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五氯酚残留[J];中华纸业;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明媛;;多氯联苯的性质、危害及在环境中的迁移[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2 周旌;谢剑峰;徐远春;魏君;冯艳丽;魏亚楠;;气候变化催生低碳经济,环境监测如何从容应对[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黄宏;黄树辉;杨东方;常彦祥;黄长江;;汕头港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污染调查[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继彪;郑正;钟云;杨光俊;栾景飞;谢宗传;;电子束辐照对六氯苯的降解[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国梅;李华友;;中国POPs污染防治政策框架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许振成;韩静磊;任明忠;谢武明;彭晓春;;我国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趋势与防控对策[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石瑞芳;黄戊生;贾漫珂;刘烨煊;苏贵金;郑明辉;;钙铁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对十氯联苯的降解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胡新涛;朱建新;丁琼;;PCBs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国宏;蒋维平;覃文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研究进展[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二卷)[C];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舒型武;;钢铁工业二VA英污染防治[J];钢铁技术;2007年04期

2 柴田宪司;山田森夫;森本启太;;活性炭移动层式烧结机烟气处理技术[J];山东冶金;2010年03期

3 徐盈,吴文忠,张银华,张甬元,Kettrep A;鸭儿湖地区六氯环己烷的残留动态与长期归宿[J];水生生物学报;1999年04期

4 Jürgen A.Philipp;欧洲和德国的钢铁工业的环保现状和发展(一)[J];中国冶金;2004年03期

5 张全,鄂加强;高炉粉煤喷吹风口磨损模型及应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明辉;;POPs一旦进入人体将影响几代人[J];科学生活;2005年01期

2 李宝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遭淘汰[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苏丽敏,袁星,赵建伟,杨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归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4 ;Prospect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f Fugacity Model to Fate Studying of POPs in China[J];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3年S2期

5 谢武明,胡勇有,刘焕彬,许振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问题与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04年02期

6 ;全球将投入5亿多美元清除POPs[J];化工环保;2004年05期

7 安太成;陈嘉鑫;傅家谟;盛国英;李桂英;胡振宇;匡耀求;;珠三角地区POPs农药的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J];生态环境;2005年06期

8 林雁,张锡良,黄晓光译;中国POPs项目的初步计划[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年01期

9 李光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动物健康的危害及其对策[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5年05期

10 胡家会;张永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谋;;宁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防治的有关问题探讨[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丽波;李申杰;杨炳建;慎迪飞;;宁波POPs地方履约应对策略初探[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任智辉;裴国霞;张琦;张岩;;逸度模型应用于POPs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隆超;黄俊;邓述波;余刚;;欧盟POPs科研支撑的理论模型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任南琪;刘丽艳;齐虹;李一凡;;大尺度环境(区域和全球)中POPs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俊岗;刘潇威;李凌云;李卫建;买光熙;王璐;;土壤中POPs污染现状与化学分析技术研究进展[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石毓民;;使用美国EPA方法大量快速分析土壤,油和水中POPs样品[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涛;杨晓东;;钢铁工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状况及控制措施[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玉艳;徐铁兵;马跃涛;王宇青;;POPs危害与管理对策分析[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侯贵光;吴舜泽;逯元堂;朱建华;张建成;韩文亚;刘军民;王桂娟;;POPs公约履约资金渠道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秀兰;首个POPs环境安全“973”项目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李宏乾;淘汰POPs需加紧开发适用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记者 姜虹;POPs公约今天正式对中国生效[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姜虹;阻击POPs,,中国在行动[N];中国化工报;2004年

5 江桂斌;控制POPs污染世界在行动[N];中国化工报;2005年

6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履约对策研究所;积极开展履约活动 消除POPs对人类健康的威胁[N];中国环境报;2003年

7 一峰;全球将投入5亿多美元清除POPs[N];中国环境报;2004年

8 实习记者 刘晓星;中美探讨POPs控制决策管理和科研[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Andrea Camponogara;意大利中国联手抗击POPs[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POPs公约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N];中国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玉丽;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树木表皮中的富集机制初探及其在大气污染时空分辨监测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泰;海河河口水环境中POP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D];清华大学;2010年

3 朱刚兵;基于β-环糊精和纳米碳材料的POPs电化学传感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丁辉;大沽排污河POPs归趋行为[D];天津大学;2005年

5 刘小真;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分布特征[D];南昌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凯;重庆市POPs分布和排放状况的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曲颖群;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宝翠;陕西省POPs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弓俊微;重庆市废弃杀虫剂类POPs调查及前处理方案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蔡苏芬;吉林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冬梅;西安市蔬菜基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残留状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华林;河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介质分配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安;海产品中POPs的暴露水平及其风险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迭庆杞;典型地区环境中二恶英类POP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4年

10 吴方国;富营养化与POPs协同关系的多介质环境化学模型[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37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37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