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P和GRAP组合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最小偏差计算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ANP和GRAP组合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最小偏差计算方法研究 出处:《软科学》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最小偏差 区域创新能力 评价 指标权重
【摘要】:针对以往研究中忽略评价指标之间复杂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其方法既能充分考虑受访专家主观认知,又能反映出统计数据所隐含的客观信息;采用最小偏差组合权重方法最大限度兼顾两方面结果,比使用单一权重确定方法更加合理,并为关联指标权重计算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后以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Abstract]:Aiming at the shortage of negle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between complex relations and mutual influence in the past research, proposes a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s of evaluation indexes of network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ethod can fully consider the subjective cognitive experts surveyed, objective information and reflect the statistical data implied by; the minimum deviation method for maximum weight combined consideration of two aspects of results than using a single weighting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and provides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ndex weight related problems; finally, an example proves that the method i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63003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11JBGP012)
【分类号】:F061.5
【正文快照】: 1引言科技发展与技术创新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习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2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3 曹玮;王瑛;;基于改进CRITIC—CPM的科技奖励评价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2期
4 柳卸林,胡志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J];科学学研究;2002年05期
5 王燕玲;;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框架[J];科学学研究;2009年04期
6 宾光富;李学军;DHILLON Balbir-S;楚万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设备状态系统量化评价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7 刘业政;徐德鹏;姜元春;;多属性群决策中权重自适应调整的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1期
8 张晓明;;基于粗糙集-AHM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年06期
9 刘德海;于倩;马晓南;尹丹;王维国;;基于最小偏差组合权重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洪玲;;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因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徐格宁;左荣荣;杨恒;李银德;;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门座起重机回转机构状态综合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3 赵昱;;区域创新绩效的竞争互补分析——对广西五大经济区专利产出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0期
4 范丽娜;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娇;胡宝贵;;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杨晔;;我国各省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基于投入产出绩效视角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7 高一鹏;潘若愚;;钢铁企业并购目标综合评价体系[J];重庆与世界;2011年03期
8 顾飞;黄睿;;创新驱动战略价值解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永锋;高建华;张智先;;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10 夏璐;高虹霓;;基于熵权和改进TOPSIS法的装备费效评估[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刚;谢科范;吴倩;;从权型决策团队的应急决策集结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浩;衣保中;;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赵惠芳;吴敏洁;徐晟;陈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鞠晴江;曹瑛;;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果: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朱承亮;师萍;安立仁;;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基于SFA模型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变动差异与空间趋同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α趋同实证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许永平;潜艇装备作战使用性能双域稳健优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徐林生;面向武器装备论证过程的多属性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邹艳;基于不同个体偏好表现形式的多阶段投票选择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宋捷;灰色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齐晓丽;差别化的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怡;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理与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培育[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孙红兵;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能力和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小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柳建容;区域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志成;辽宁省工业企业绩效评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于霞;我国知识生产函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丹;基于多元评价模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6 苏先娜;基于创新协同的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巴金;电动汽车的专利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园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韩俊;科技创新人才宏观和微观生态环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保军;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殿廷,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晓东,胡明,张振中;船舶机电设备评估指标研究[J];船舶工程;2005年02期
3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柳卸林;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及成因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董伟;科技奖励评审模型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郑若谷;;中国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当代财经;2010年01期
6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7 李录平,邹新元,晋风华,卢绪祥,黄树红;基于融合信息熵的大型旋转机械振动状态的评价方法[J];动力工程;2004年02期
8 丁开盛,梁雄健;本地电话网可靠性综合评价的熵权双基点法[J];电子学报;1999年10期
9 宋光兴,邹平;多属性群决策中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系统工程;2001年04期
10 关天云;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科技成果奖励评审中的应用[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立增;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彦彪;三峡机组招标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J];中国三峡建设;2000年03期
2 周普;陈兴述;;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设计[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3期
3 王鹏;董升荣;;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检验[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李志;何小勇;;物流系统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0年08期
5 吴晓莉;;基于一种二次组合赋权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计量[J];教育财会研究;2012年05期
6 黄燕琳;对技术进步评价指标权重问题的探讨[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7年03期
7 魏永恒;;群体AHP法在确定工程设计方案评价指标权重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8 孙焰;张方华;;物流园区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J];物流科技;2012年03期
9 贵文龙;张福兴;李军;屈亚娟;;中小制造业精益变革过程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2期
10 刘丽娜;杨丽;;基于AHP的岗位评价指标权重[J];企业导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芳蒂;;地图相关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实证研究[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贺勇;;AHP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本文编号:1342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4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