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一个新的解释

发布时间:2018-01-04 02:31

  本文关键词: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一个新的解释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形成价值量 实现价值量 转移价值


【摘要】: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看法正好相反,隐藏在等价交换背后的可以直接用来解释不同产品之间交换的不是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形成价值量,而是同时包括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实现价值量。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以及形成价值量和实现价值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任意一种单位产品的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实现价值量都是所有单位产品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形成价值量的"线性组合"或"加权平均"。如果一个部门的单位产品的价格与形成价值的比率大于或小于整个经济的价格总量与形成价值总量的比率,该部门的实现价值量就会大于或小于其形成价值量,或者说,就会得到或失去一部分的转移价值。
[Abstract]: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what can be directly used to explain the ex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products is not the social necessary labor time of the first meaning or the amount of value that can be directly used to explain the exchange of equal value. It also includes two meanings of social necessary labor time or realization of value between the two meanings of the social necessary labor time. And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value quant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quantity. In particular,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 two meanings of any unit product are the two meanings of the social essential labor time 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quantity is the first meaning of all unit products. "who will have to work for time or form a value." Linear combination "or" weighted average ". If the ratio of the price of a unit of product to the formed value of a sector is greater than or less than the ratio of the total price of the whole economy to the total formed value." The realized value of this department will be greater or smaller than the value of its formation, or, in other words, it will get or lose a part of the transfer value.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分类号】:F014.31
【正文快照】: 1实际上,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就已经意识到,除了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例如,马克思指出:“假定市场上的每一块麻布都只包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使这样,这些麻布的总数所包含的已耗费的劳动时间仍然可能过多。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金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数学原理[J];财经科学;2006年08期

2 宋则行;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答姜启渭先生[J];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3 邓献晖;;论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在同一性[J];经济评论;2006年01期

4 冯金华;;社会总劳动的分配和价值量的决定[J];经济评论;2013年06期

5 孟捷;冯金华;;部门内企业的代谢竞争与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一个演化马克思主义的解释[J];经济研究;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烨;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思想及现实意义[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马艳;;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数理表达与创新[J];财经研究;2007年07期

3 王虎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双重含义论质疑——与姜启渭先生商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4 王虎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数量问题浅议[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王虎林;试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认识分歧的主观原因[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邓献晖;;生产价格理论的另类思考及李嘉图难题的另解[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7 宋树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兼评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的科学标准[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9期

8 董学文;;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黄谋琛;;社会规则的外延和类型[J];兵团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10 曹晓飞;张忠江;;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白刚;;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模式的转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1年

4 刘继高;夏从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创意与人的自由发展[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第一期、第二期[C];2014年

8 王川飞;;马克思主义谱系中资本批判理论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熊韵波;;生态概念的意识形态性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刘晨晔;宋扬;;现代社会视域下坚持群众路线问题的思考[A];“改革与创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慧慧;论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D];山东大学;2010年

3 戴雪丽;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D];东华大学;2011年

4 范玲;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鸿岩;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教育改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端;超现实主义电影空间类型的比较[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阳;针对河北省猪肉价格波动规律的数学模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8 郭少华;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及当代价值[D];河南大学;2011年

9 冷运生;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哲学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羽;强迫劳动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彭必源;;对联合生产条件下价值决定问题的讨论与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2 李仁君;马克思价值决定的基本命题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王璐;杨庆丰;;两种均衡理论的争论:古典-马克思一般均衡与新古典一般均衡[J];经济评论;2006年01期

4 孟捷;;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一个简史[J];经济学动态;2011年06期

5 那坦.罗森伯格;骆桢;梅咏春;张晨;孟捷;李怡乐;;作为技术研究者的马克思[J];教学与研究;2009年12期

6 张衔;;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年07期

7 柳欣;货币、资本与一般均衡理论[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8 冯金华;;社会总劳动的分配和价值量的决定[J];经济评论;2013年06期

9 陈平;刘刚;;代谢增长论:市场份额竞争、学习不确定性和技术小波[J];清华政治经济学报;2014年0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必源;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程东杰;关于使用价值量几个问题的辨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谭顺;影响使用价值量的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5年11期

4 程建华;赵现军;;也谈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兼与陈仲常、郝晓辉同志商榷[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李重芬;;商品的价值量的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1期

6 禹小平;;论自然创造价值——兼论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王朝科;郭凤芝;;也论“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J];教学与研究;2012年05期

8 许精德;;价值只能由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J];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02期

9 王逸清;;不能把人民币的币值和它所代表的价值量混同起来——与邱震源同志商榷[J];中国经济问题;1982年01期

10 王积业;;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量计算问题的初步探讨[J];经济研究;196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岩;赵海东;;价值量决定、变动与市场供求的关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2 章猷才;;论服务性劳动的性质与价值创造[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3 陈义忠;潘爱明;李华明;;对《资本论》中的价值,价值量与交换价值的一点初浅理解[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冠军;;破解现代企业活劳动减少而价值量增加之谜——一种劳动价值论视域的研究[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5 胡钧;张广兴;;<资本论>奂壑档谋局使娑ā,

本文编号:1376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76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