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战略性工业化:一个新李斯特主义工业化理论

发布时间:2018-01-12 20:21

  本文关键词:战略性工业化:一个新李斯特主义工业化理论 出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战略性工业化 新李斯特主义 战略性产业 工业化理论


【摘要】: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理论"承袭了李斯特学说的核心思想,比传统主流经济学更具现实解释力,但是该理论缺乏一个相应的工业化理论。实际上,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必须以一国内部的战略性产业发展作为基础,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有别于一般性产业发展,需要国家积极介入,将资源投入缺乏比较优势的部门。而国家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往往出于政治—军事目的,故战略工业的演化也不完全遵循市场逻辑。近代东亚装备工业的早期发展史证实存在着一种受国家意志支配的战略性工业化,而这种特殊的工业化类型是当前中国所必需的。国安会应高度重视产业安全,并积极推进战略性工业化。
[Abstract]:The " new trade theory " , which takes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s the main content , inherited the core idea of Li ' s theory , which is more realistic than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economics , but the theory lacks a corresponding industrialization theory . In fact ,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trade policy must be based on the strategic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side a country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22)
【分类号】:F091.3
【正文快照】: 学术界关于工业化的理论可谓琳琅满目,但若从经济思想史上追根溯源,最早的工业化理论实出于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Friedrich List)。与斯密传统所代表的主流经济学相比,李斯特工业化理论的突出特点,在于重视“国家”作为经济发展的场域与行为者的双重属性。1近年来,新李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严鹏;;中国的机械进口与工业化道路:基于亚洲间贸易的视角(1912-1937年)[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3期

2 彭南生;严鹏;;论20世纪20年代上海棉纺织机械业的技术创新——以大隆机器厂和中国铁厂为分析重点[J];江汉论坛;2011年03期

3 严鹏;;企业家精神、国际契机与民族国家建构——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1900—1920)[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贾根良;;新李斯特主义:替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新学说[J];学习与探索;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张斐;严志强;韦燕飞;;广西区域粮食生产特征及其优势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3 袁力;;多元功能视阈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新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4 蔡保兴;;中国需要和谐发展的经济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周毅;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J];安康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6 曹英;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王振生;论经济法的本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杜丽群;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关于李斯特投资理论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晏智杰;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及其教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高洪力;试析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因素[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曼;;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从比较优势陷阱的视角[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3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燕群;徐建华;;基于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睿;朱萌博;;后发现代化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的难题与对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蒋伏心;;十九世纪初反亚当·斯密理论的现实思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晓琮;;从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与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看我国的对外贸易选择[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忠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经济学理论创新[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单福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土化问题的几点认识[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3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青;日本开放式保护政策对我国园艺产品出口的成本效应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邹利;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武岳;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宗军;中国农业安全度评估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佳旭;朝阳市服务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张益坚;出口退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支持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何庆凤;江山市木材工业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英铨;严鹏;;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动及其原因[J];安徽史学;2007年04期

2 庄红娟;;“亚洲间贸易”论的局限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2期

3 彭南生;严鹏;;清末民初湖北乡村棉织业发展缓慢的因素——兼与华北、江南地区的比较[J];江汉论坛;2008年08期

4 张柏春;中国近代机床的引进与仿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0年05期

5 周建明;;20世纪30年代的中德技术贸易[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曰强;李斯特是不是复活重商主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仲济垠;;历史对逻辑的批判——斯密与李斯特经济学说的比较[J];学习与探索;1989年06期

3 于俊文;刘力臻;;评述弗·李斯特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思想[J];国际贸易;1990年06期

4 马颖;李斯特经济发展思想述评[J];经济评论;1993年02期

5 吴娜;;浪漫与理性的融汇——试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朱绍文;;李斯特“国民生产力”理论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3期

7 李建明;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8 周开年;李斯特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李格特经济学说研究之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9 孙虹;;关于李斯特钢琴音乐的特征与影响问题探析[J];魅力中国;2010年09期

10 王仲君;李斯特的“国家生产力”理论及其意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仲衍文 小莉;常柴与英国李斯特战略合作[N];常州日报;2008年

2 上海社科院 梅俊杰;李斯特回归[N];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上海社科院 梅俊杰;拥抱李斯特[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吴丹;李斯特,钢琴家眼中的“魔鬼”与“天才”[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赵冉初;任何一个具体犯罪的产生均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使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孙栋;“猛男李斯特”[N];音乐周报;2011年

7 ;伸缩吊放的李斯特[N];音乐周报;2012年

8 郭松民;呼唤中国的李斯特[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师 田艺苗;李斯特钢琴曲排行榜[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10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 陈德昌;是外科学家,,更是科学家[N];健康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2 李栋;浪漫主义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响;论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长翰;激情与内敛的完美结合[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京;李斯特《旅行岁月—瑞士》演奏与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娜;李斯特交响诗结构特点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7 陈飞宇;李斯特钢琴改编作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严晨;李斯特《十二首超级技巧练习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9 王欣欣;论李斯特《奥伯曼山谷》的演绎方法[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10 陈青;李斯特《旅行岁月》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1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1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