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构图——一种马克思主义整体解读观
本文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构图 劳动 价值 价格 出处:《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下劳动价值论所遭遇的危机,需要实践性的根本解决。整体解读劳动价值论,其在方法论与理论的结合层面形成系统的扩展张力,展开为劳动-价值-价格的研究主线和逻辑发展图景。形成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认识:(1)劳动是历史二重的规定,构图为本体论上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同质劳动、异质劳动范畴;(2)价值是社会总体的规定,构图为关于社会实体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同质商品、异质商品范畴;(3)价格是政治实践的规定,构图为关于现象运动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社会价格、内部价格范畴。这些不同层级的存在及其运动机制,形成为系统总体的差别的统一。该研究表明:劳动价值论不仅是一种理论关系,更为主要地,也是一种实践关系,应在寻求逻辑(方法)和认识(理论)的现实统一中,实现对事实的全部理解。
[Abstract]:The crisis of the present labor theory of value needs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of practice. The who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labor value forms a systematic extension tension on the level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thodology and theory. It is the main line and logical development picture of the research of labor, value and price. The formation of three levels of structural cognition: 1) Labor is a dual regulation of history, and composition is the existence and mechanism of ontology. From the refinement of homogeneous labor, heterogeneous labor category; (2) value is the general stipulation of the society, the composition is about the existence and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entity, from which the homogeneous commodity and the heterogeneous commodity category can be refined; Price is the stipulation of political practice, the composition is about the existence and mechanism of phenomenon movement, from which the social price and the internal price category are refined, these different levels of existence and their movement mechanis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heory of labor value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ut also a practical one. In seeking the unity of logic (method) and cognition (theory), we should realize the whole understanding of facts.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14.2
【正文快照】: 一、劳动:历史二重的规定今天人们熟知的劳动概念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奠基。从文本解读看,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整体镶嵌在劳动过程和劳动二重性语境结构中。这就是作为“实践”的规定和作为“二重性”的规定的双重存在。熟悉《资本论》的人知道,马克思完全以倒叙的方式阐述“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雪;;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几个错误理解的批判[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2 刘召峰;;拜物教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态度的转折的分歧说开去[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3 曾光荣;王学先;;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佟亚辉;;对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5 王学先;曾光荣;;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当代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6 王素玲;;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若干思考[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王明华;;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经济师;2011年08期
8 张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解读[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9 鲁品越;;消费理论与劳动价值的人化形态[J];海派经济学;2009年05期
10 杨小勇;;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思路[J];海派经济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新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志;;新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成庆生;;21世纪“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洪灏;;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吉清;刘明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宇晖;;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许有伦;;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凌云;;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特征及其发展[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9 许有伦;;怎样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志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劳动属性与劳动价值论初探[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仲泉;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新探索[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玉玲;乌杰:重新审视劳动价值论[N];光明日报;2002年
3 本报评论员;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N];经济日报;2001年
4 王天义;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N];人民日报;2001年
5 沈建新(作者单位:上海生产力学会);劳动价值论没有过时[N];解放日报;2001年
6 赵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稀缺性与劳动价值论有内在联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史峰;劳动价值论现代拓展的思路[N];安徽日报;2002年
8 张建君;加深对劳动的认识[N];光明日报;2003年
9 笛清;《走出千年学术迷宫》创新解读劳动价值论[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劳动价值论研究热点综述[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3 乔均;基于马克思主义市场价值理论的品牌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文范;科技进步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D];东北大学;2001年
5 梁玉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吴春雷;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2年
7 朱世陆;人类主体经济学探索[D];厦门大学;2008年
8 孙彪;李嘉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评述[D];吉林大学;2010年
9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磊;拉卡托斯“硬核—保护带”视域下劳动价值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郭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关争议问题的认识与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宋锋华;正确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D];新疆大学;2004年
4 赵锦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刘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法经济学思想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月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D];渤海大学;2012年
7 李接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曹宇鹏;系统科学视角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卢旺林;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伟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坚持与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46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4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