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碳税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研究——基于OLG-CGE模型的增长及福利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 碳税 可再生能源 经济增长 代际福利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OLG-CGE情景模拟,比较征收碳税与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未来35年对经济增长及居民福利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两类政策都将抬高平均能源价格,但其宏观经济效应恰恰相反。如果中国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份额至35%,短期内,能源推动型价格上涨将抑制消费、投资及产出增长;长期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加速资本与劳动供给、推动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最终带动增长回升。碳税影响取决于其收入循环方式,如果用于扩大公共转移支付,将提高当前收入和消费,但不利于长期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作用:如果用于降低所得税,不仅能够改善短期收入,还将通过要素积累与能源效率改善产生持久增长效应,但却对能源结构提升作用有限。在福利再分配上,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老年世代损害较小;碳税则具有对年轻世代有利的再分配特征。两类政策在宏观效果上都有两面性,中国应当依据其短期和长期的动态影响演变,建立多种手段并用且重点突出的灵活低碳发展战略,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挑战。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OLG-CGE scenario simulation. Comparing the dynamic effects of carbon tax and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residents' welfare in the next 35 years, the study found that both types of policies will raise the average energy price. But its macroeconomic effect is quite the opposite. If China gradually increases its share of renewable energy to 35g, in the short term, rising energy-driven prices will dampen growth in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output; In the long run,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will accelerate the supply of capital and labor,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energy-efficient technology, and eventually lead to a rise in growth. The impact of the carbon tax depends on its income cycle. If used to expand public transfer payments, it would increase current income and consumption, but would not be conducive to long-term capital deepen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f used to reduce income tax, it would not only improve short-term income. It will also produce lasting growth effect through factor accumul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but it will have limited effect on energy structure upgrading. In welfare redistrib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will do little harm to the older generation; The carbon tax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distribution beneficial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Both types of policies have two sides in the macro effect, and China should change according to its short and long term dynamic influence. Establish flexible and focused low-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ith multiple tool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批准号11&ZD073)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公共财政结构、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质量”(批准号2012M52078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碳排放水平与要素总成本关系探讨”(批准号71203070)
【分类号】:X196;F426.2;F812.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中国的碳税从理论、政策到技术层面一直处于不断酝酿之中,而部分发达国家却对碳税产生质疑,转而倡导可再生能源建设。澳大利亚认为碳税对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微乎其微,已将其废除,转向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法国用碳税所得来补贴可再生能源,并计划将气候政策重点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梁伟;张慧颖;姜巍;;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的再检验——基于地方税视角的分析[J];财贸研究;2013年04期
2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72期
3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4 杨翱;刘纪显;吴兴弈;;基于DSGE模型的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政策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静;冯娜娜;;2000-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2 李岩岩;赵湘莲;;我国开征碳税的税率问题研究——以石化塑胶行业为例[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3 公维凤;周德群;王传会;;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与碳强度约束下经济增长优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4 ;Global Research Trends Related to CO_2 Emissions and Their Enlightenment to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年01期
5 周五七;;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面板数据估算:1998—2010年[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6 简盖元;王灿雄;冯亮明;;二氧化碳排放与福建经济发展的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年11期
7 徐盈之;董琳琳;;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结构优化视角下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张景华;;碳税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9 刘刚;沈镭;;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10 王新华;延军平;杨谨菲;刘雪婷;;1950-2008年汉中市气侯变暖及其经济适应[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稻葵;汪进;;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学分析与预测[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期)[C];2008年
2 徐晓亮;许学芬;;资源税改革的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3 范英;朱磊;刘明磊;张兴平;冯连勇;段宏波;袁家海;张金良;胡燕;崔连标;;低碳发展管理发展研究[A];2012-2013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萍萍;激励政策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战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饶呈祥;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我国成品油税费改革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肖皓;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燃油税征收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与政策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8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9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蓝美丽;FDI对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影响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郭均超;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安冬青;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肖志贤;征收汽车排污税的可行性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7 金娜;陕西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杨莺莺;碳税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王克;河南省“十二五”节能目标测算及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丽琳;朱启贵;;技术冲击、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2 刘晔;周志波;;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文献述评[J];财贸经济;2010年06期
3 司言武;;环境税经济效应研究:一个趋于全面分析框架的尝试[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4 李娜;石敏俊;袁永娜;;低碳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5 马士国;;征收硫税对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2期
6 梁伟;张慧颖;朱孔来;;能源-经济-环境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对比分析——基于CGE模型的研究视角[J];东岳论丛;2012年10期
7 司言武;;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述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8 刘斌;;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9 曹静;;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及CGE模型分析[J];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10 林伯强;李爱军;;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J];经济研究;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可再生能源融资及清洁发展机制研讨会在京召开[J];森林与人类;2003年03期
2 ;我国可再生能源状况[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王夏;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J];求是;2004年08期
4 孙海燕;可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首届中国国际可再生能源国际研讨会综述[J];建设科技;2004年Z2期
5 孙海燕;立法保障可再生能源[J];建设科技;2004年Z2期
6 王璇;可再生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J];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11期
7 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8 乔婷;周伏秋;;可再生能源解决资金“贫血”[J];中国石油石化;2006年13期
9 本刊编辑部;;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J];中国环保产业;2007年03期
10 韩芳;;新农村与可再生能源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沼气;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方炎;;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燕;汪贤强;;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韩立红;;河北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思考[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李沛;何文晶;杨慧;;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侠;徐壮;苏道年;鲁玲;张则振;;山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思路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关于2011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38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9 ;十堰市住建委关于印发《十堰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10 ;宜昌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华;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N];中国煤炭报;2004年
2 钟欣;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林琳;气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大有作为[N];中国气象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丁 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瓶颈[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冯之竣;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N];光明日报;2005年
6 毛 磊;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耗锐减[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王一娟 李敏;可再生能源产业全球升温[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刘向 郑汉根;我国将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立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于杉;可再生能源再度看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10 记者:杨骏;高油价给可再生能源积聚优势[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黄s,
本文编号:1458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5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