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一个要素收入分配的制度经济学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25 21:57

  本文关键词: 要素收入分配 制度模型 合约治理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劳动合约为分析单位,构建了要素收入分配的制度经济学模型。本模型把合约治理分为签约前治理和签约后治理两个阶段。合约签约前治理主要指劳资双方抵押资产的提供情况,合约签约后治理主要指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根据治理的不同可以把现存的劳动合约划分为9种不同的分立结构合约。模型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主要由劳动合约的签约后治理模式和合作剩余的变化量决定。
[Abstract]:The unit of analysis is the labor contract. This model divides contract governance into two stages: pre-contract governance and post-contract governance. Pre-contract governance mainly refers to the supply of mortgage asset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Governance after contract signing mainly refers to the allocation of residual control righ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governance, the existing labor contract can be divided into 9 different discrete structure contracts.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e model i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labor income changes. To be determined by the labor contract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governance model and the remaining changes in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动态跟踪和效果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2&ZD0049);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制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8AJL00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要素收入分配、中等收入者比重与消费需求的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2BJL026)
【分类号】:F01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一个系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模型是研究要素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支持。从制度方面分析要素收入分配的文献在我国学界较为常见[1]12-20,[2]33-40。这类文献的特点是有相对深刻的思想观点,缺少系统的模型。为了完善这一角度的研究,有必要提出一个系统的制度分析模型来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宣恭;;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途径[J];经济学动态;2010年11期

2 程恩富;胡靖春;;论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可能性、迫切性与途径[J];经济学动态;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怀祖,张熙悦;中美英个人所得税税率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04期

2 刘黎清;黄忠寅;;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劳资关系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3期

3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立岩;不完备合同与剩余控制权[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黎明;;公共治理之道——新制度主义途径述评[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3 吴长剑;;区域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公共物品治理模式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崔兵;;制度环境与治理模式选择[J];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周泯非;魏江;;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01期

6 何俊;自然资源治理:概念和研究框架[J];绿色中国;2005年18期

7 臧漫丹;高显义;;循环经济及政策体系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袁文平,袁芸;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新发展[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9 蔡辉明;;集体行动困境之谜的出路分析——基于国外学者两本专著的检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闻潜;论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与收入形成机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章平;黄凯南;;制度转型中的个体知识、策略认知与选择:自治还是依赖政府?——以集体物品CPR供给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建建;杨强;;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特点[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3 鲁从明;;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与“劳创价值”向“营销价格”的转化——劳动价值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戴达远;;价值创造、劳动价值论的“真谛”与按生产要素分配[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卫兴华;经济理论是非三探[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杨尧忠;别为资本收入贴上“红标签”[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财富闸门打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崔伟华 关柏春;收入分配制度争论再起波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张军;中国经验中的政治治理[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华南师范大学 王廷惠;市场经济呼唤信用建设[N];中国信息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冯蕾 张玉玲;打开创造社会财富的闸门[N];光明日报;2002年

8 卫兴华;怎样把握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N];光明日报;2003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赖德胜;解析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N];人民日报;2003年

10 吉林 关柏春;“非劳收入”到底是什么收入[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文宣;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实践应用[D];西北大学;2008年

2 张传烈;建国以来城市管理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田先钰;R&D产业组织与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4 李晓义;社会偏好与不完备市场的治理[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灏;所有权安排下的劳动收入[D];武汉大学;2004年

2 付建伟;联盟合作伙伴所在行业的关联度、联盟伙伴关系对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3 程莉莉;劳动契约的性质与公司治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原贻玲;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国际化路径选择[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5 岳鹏;影响制度变迁的权力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3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63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