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价值: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引申分析
本文关键词: 生态价值 商品价值 商品价值总量 生态经济系统 出处:《学术月刊》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检视和比较中西方关于生态价值问题的研究文献,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引申扩展到探索生态价值的致思路径是:沿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线索,从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生态经济系统考察商品总价值、生态总价值和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数量变化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由低到高的提升,商品总价值、生态总价值和商品价值总量三者之间呈现由同向递增变动到无序变动、再到更高层次的同向递增变动的趋势。在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生态问题的状况下,重新认识和理解生态价值问题,将有利于改变当前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过度单一的局面,有利于转变人们对自然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传统发展理念,有利于有效推动自然资源定价和参与市场化治理,并为其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被科学、合理、协调、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
[Abstract]:To examine and compare the literature on ecological valu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based on Marx's theory of labor value. And the extension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thinking path i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human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lue, from the economic system, ecosystem and eco-economic system to examine the total value of commod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ecological value and the total value of commodities and their quantitative chang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human social productivity from low to high, the total value of commodities. The total ecological value and the total value of commodities change from the same direction to the disorder.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facing severe ecological problems, we should re-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value problem. It will help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asuring the excessive sing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nd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people's ir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ric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articipate in market-oriented governance,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m, so that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be scientifically, rationally, harmoniously and sustainably exploited and utilized.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创新”(10MJY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14.2
【正文快照】: 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生态的价值问题长期被置于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外。究其原因:一方面,经济学仅局限于经济系统内部研究人的各种经济行为及其关系,经济系统被视为与生态系统无关,人们可以无偿地使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生态的无偿性使用遂成为经济学研究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齐;森林生态经济雏论[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2 程福祜;;生态经济学源流考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4年01期
3 司金銮;;生态价值的理论研究[J];经济管理;1996年08期
4 陈予群;;生态经济学研究探讨[J];经济科学;1985年02期
5 徐益良;;天然林的“价值”问题[J];林业科学;1985年02期
6 何敦煌;;谈生态价值及其相关问题[J];未来与发展;2001年02期
7 张庆普,,胡运权;生态环境负价值研究[J];学术交流;1994年03期
8 刘思华;;生态经济价值问题初探[J];学术月刊;1987年11期
9 孔蕊;浅谈环境资源价值[J];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12期
10 刘业础;论环境资源价值和环境经济立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庆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2 吴敏先,童小彪;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逻辑[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3 刘海龙;运用资源动态调控体系内化环境成本[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4 李钢;马岩;姚磊磊;;中国工业环境管制强度与提升路线——基于中国工业环境保护成本与效益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5 郝韦霞;;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企业循环型技术创新模式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7期
6 杨昌举,韩蔡峰;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J];环境保护;2005年07期
7 杨昌举;韩蔡峰;;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J];环境保护;2007年13期
8 李克国;环境资源的价值观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00期
9 王淼,刘晓洁,李洪田,段志霞;海洋生态资源的定价理论探讨[J];海洋科学;2005年01期
10 司金銮;生态需要满足规律理论初探[J];江淮论坛;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原声;金融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郝韦霞;城市环境管理的生态预算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斯蔼;生态经济学模型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鲜骏仁;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5 赵宏林;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东华大学;2008年
6 丁于思;湖南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兴元;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军;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实态调查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凤霞;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铁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杨艳芳;西部退耕还林投资效益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周米京;榆林沙地人工灌木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徐巧;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D];厦门大学;2008年
7 黄焰城;宁波市镇海区城市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伟;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西尔艾力·艾买提;南疆铁路沿线地区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10 张明霞;广州市林业有害植物灾害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连生,王晓华,房春生,王菊,王宪恩,冯月萍;环境价值核算对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1997年02期
2 唐允斌;;土地公有 有偿委托——对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探讨[J];经济研究;1985年12期
3 翟中齐,徐智;评价农田防护林经济效果的方法[J];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08期
4 李万古;关于生态价值论的思考[J];齐鲁学刊;1994年05期
5 方正三;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与旱作农业[J];中国水土保持;198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桂波;;论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定位[J];天府新论;2011年04期
2 叶莉娜;姜素红;陈朝晖;;资源税费改革的生态价值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刁丽琼;廖和平;秦伟山;;基于能值分析的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3期
4 林新波;;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的主要表现[J];生态经济;2011年07期
5 林惠花;朱鹤健;陈志彪;;基于生态经济复合模式的“四荒”改造及成效分析[J];海峡科学;2011年06期
6 ;生态补偿连闯三关[J];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年11期
7 ;使用木材——森林保护的新诠释[J];木材工业;2011年04期
8 王洪礼;倪强;郭嘉良;孙静;;随机梯度的海岸带渔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刘晓薇;吴开亚;万伦来;;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李小燕;;陕西省生态经济系统时空差异性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洪远;丁晓;;基于能值分析法的滨海湿地不同产业模式效益评估[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田如男;朱敏;张瑶;;基于生态和景观的水生植物配置[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杜文艳;杜文静;;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4 田青松;石凤翎;;雀麦属植物资源特点及研究利用现状[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乔颖丽;王艳华;;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青海省案例启示[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6 王京;卢善龙;祁增营;戴昱余;张景景;;湿地变化监测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李磊;曾玲;梁广文;陆永跃;;棕榈植物害虫概况及其入侵风险[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吉洪;;从巴西发展绿色经济看海南生态省建设[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9 潘晓东;;生物多样性对绿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作用[A];1999年国际公园康乐协会亚太地区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凯廷 董晓斌;7年创造79.8亿元生态价值[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2 程柏毓;应走好放大生态价值之路[N];大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侃;雅安生态价值的发掘之路[N];雅安日报;2011年
4 陈廷榔;重视河流的生态价值[N];中国环境报;2003年
5 钱进;森林的生态价值[N];甘肃经济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实习生 付少立;都来算算生态价值[N];科技日报;2001年
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田春 李世平;农地生态价值不可小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科学认识生态价值[N];安徽日报;2003年
9 记者 张立 通讯员 长青 李彦;惠济区生态价值增至40亿[N];郑州日报;2009年
10 王菡娟 严则秀;生态价值无限[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嘉良;海岸带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随机梯度和规则集成评价预测[D];天津大学;2010年
2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陈乃玲;南京城市森林生态价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鑫;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合理配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8 陈祖海;水资源价格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9 张青峰;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智勇;紫胶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衣婧;甘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系统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左大鹏;生态价值及其当代意义[D];新疆大学;2003年
3 刘元强;生态经济的哲学透视[D];新疆大学;2007年
4 覃莉;城市住宅区生态价值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王子婷;龙滩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伟平;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江涛;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丁言峰;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洁;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10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2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7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