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草地生态补偿成本分摊的博弈分析——以甘南牧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30 21:35

  本文关键词: 草地 生态补偿成本 分摊 甘南 博弈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态退化是区域经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动因之一。立足甘南牧区现状,借助博弈模型,本文分析了生态受益区分摊生态补偿成本的必要性,估算了负担成本差异引起收益的差异。结果表明,维克里二价拍卖机制下,充分考虑真实收益支付等价于生态资源边际效用的生态补偿成本,是生态受益区大概率持续获得一定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占优策略。
[Abstract]:One of the reasons for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s not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Gannan pastoral area, with game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ecological benefit allocation area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st, estimated the burden of cost differences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inco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ckrey two price auction mechanism,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st of real income the payment is equivalent to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ecological benefit area probability continued to gain dominant strategy a certain amount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牧民定居点可持续发展研究”(10CMZ020)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空间管制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09YJC790132)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承接产业转移与甘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分类号】:X196;X171
【正文快照】: !一、前言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长期遭遇漠视,加之人口数量激增、自然条件变迁等因素的合力,不断加速着草地生态系统的劣变进程,生态资本存量锐减,生态平衡被打破。近年来,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修复草地生态系统的措施,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生态效益在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新才,姜安印,李景铭;“过牧”的制度解释及治理的制度设计——对玛曲县人草畜紧张关系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中的农户研究[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胜生;董云社;齐玉春;彭琴;何亚婷;杨智杰;;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对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10期

2 张宇光;计爽;臧淑英;;大庆市草地变化及生态环境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姜立鹏;覃志豪;谢雯;王瑞杰;徐斌;卢琦;;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遥感估算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2期

4 王晋峰;;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结合对植被演替及生产力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5 戴其文;赵雪雁;;生态补偿机制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为例[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6 戴其文;;生态补偿对象的空间选择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3期

7 苏宏新;马克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进展与展望[J];自然杂志;2010年06期

8 韩维峥;汤洁;李昭阳;李娜;刘森;;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演替阶段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J];科技导报;2011年13期

9 郭健;郎侠;;西部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功能恢复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10 耿元波,董云社,齐玉春;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芦清水;;三江源高寒牧区生态移民与草地生态恢复——以玛多县移民区牧户调查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黄湘;李卫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3 刘庄;谢志仁;沈渭寿;;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主要生态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董仁才;余丽军;邓红兵;赵景柱;;泸沽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特点与保护对策分析[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牛叔文;曾明明;刘正广;吴文恒;;黄河上游玛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和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设计[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金弈;;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及生态补偿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蔡晓布;;西藏中部生态退化及其土壤环境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盛连喜;;在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天津;;时代需要创立西藏区域碳汇功能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卢训令;;城市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构建与低碳城市建设[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目 朱国亮;青藏草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记者 郭姜宁;防御母亲河断流应从源头抓起[N];科技日报;2001年

3 徐琦;为区域和谐发展护航[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刘佳;沙化威胁川西北高原湖泊可能消失[N];四川日报;2007年

5 国务院研究室调研组 陈文玲;三江源生态恢复保护和建设应上升为国家战略[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6 金泉才 戴升;黄河上游来水量逐年增加[N];青海日报;2010年

7 高国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陶拴科;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通讯员 张启才 记者 莫自才;听取有关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专题讲座[N];青海日报;2007年

10 安华银;应对气候变化 减轻气象灾害[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永忠;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分离与效应强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师庆三;干旱区景观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刘铁冬;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谷保静;人类—自然耦合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国案例[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笑春;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6 任广鑫;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易志刚;珠江三角洲典型陆地生态系统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地气交换通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柴军;新疆牧民生产决策行为与草地退化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张智全;庆阳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娜;冻融作用对吉林西部典型土壤碳氮酶的影响机制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其文;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军;基于RS和GIS的苏尼特右旗草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蔡学彩;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4 陈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坤;基于GIS的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生态补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琦;基于GIS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赵海莉;我国高寒牧区草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探讨[D];兰州大学;2007年

8 任又成;新时期我国三江源生态恶化现状调查及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包萨出荣贵;牧区草地生态足迹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慧;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固碳减排潜力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7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77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