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足鼎立的中国经济学
本文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非主流经济学 出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学界存在三个学派: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这种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同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有关,也同经济理论的繁荣创新有关。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相互交流,彼此借鉴,有利于经济学不断推陈出新,繁荣进步。可以预期,未来中国经济学的百花园内,既有马克思经济学,又有西方经济学,还有中国特色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其盛况会更加喜人。
[Abstract]:At present Chinese economics circles has three schools: Marx economics, western economics and mainstream economics. The 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chang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with the domestic economic and social prosperity, is also related to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schools, mutual exchanges, learn from each other's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economic continuous development,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Expected future China flowers Park of economics, both Marx economics and western economics, and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s and non mainstream economics, the event will be more gratifying.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雷;论中国传统经济学的终结[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志勇;吴垠;;创建与发展中国经济学的策略——也谈经济学教学与科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2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安排[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4期
3 周红梅;;关于发展政治经济学学科的问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梁东黎;;论经济人假设在经济研究中的合理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5 杨承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J];经济经纬;2006年01期
6 王海文;;范式的演进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J];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7 方兴起;;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探索[J];经济评论;2006年06期
8 保建云;;论中国改革的目标选择与经济制度变迁方向——对改革目标与模式选择若干论争的评论与再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3期
9 卜海;;论西方经济学的借鉴作用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2期
10 刘开云;;中国经济学家为何难摘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解读现代经济学“数学化”之谜[J];统计与决策;200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贾根良,崔学锋;当前西方经济学界主流与异端的分裂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2 贾根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3 贾根良;西方异端经济学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激烈转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4 徐雷;论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J];学术界;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刚;;萨缪尔森,有心灵的经济学家[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1期
2 许贶南;;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湖南农机;2011年07期
3 武建奇;陈立华;;虚假需求和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经济学思考[J];海派经济学;2009年04期
4 吴振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的比较[J];经济纵横;2011年08期
5 颜鹏飞;;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新探索——兼论马克思的经济学逻辑构建体系[J];海派经济学;2010年04期
6 朱富强;;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经济学——由高校马克思理论教学引发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1年07期
7 任力;;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研究[J];海派经济学;2009年05期
8 岳利萍;白永秀;;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比较[J];经济纵横;2011年06期
9 刘鸿明;;“经济人”假设: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认识[J];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10 杨虎涛;;马克思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能否以及如何实现演化分析的综合[J];海派经济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凤华;古家军;;诚信的产生、缺失和构建——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思考[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许崇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唐思文;;重视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重视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璐;;有效需求问题探源:马克思和凯恩斯[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杨文进;;论宏观体系的马克思经济学[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梁东黎;;若干重要理论观点的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颜鹏飞;;关于中国特色的转轨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若干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胡世祯;;不应把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变成—个空壳——读《论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一文的几点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玉华;;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费”模式的比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蔡继明;;坚持用《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研究《资本论》——缅怀我的导师周守正教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赵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两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商灏;一个经济学家的2008[N];华夏时报;2008年
3 金燕;经济学的历史性、现实性和民族性[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编辑 杨小刚;经济学家为何不喜欢郎咸平[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经济学说与当代社会主义[N];人民日报;2003年
6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朱柏铭;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冯颜利;刘国光获首届“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胡乐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融入主流”:一种可疑的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中国经济学的重建与改革流派[N];文汇报;2004年
10 许崇正;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嵩;马克思经济学的经济行为主体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2 武建奇;马克思的产权思想[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岳宏志;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冬梅;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的当代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云芳;《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敬寿;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方法论传统的现代意义[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4 张秋云;企业组织结构的马克思经济学分析及启示[D];河南大学;2001年
5 段迎晖;论经济学的人本精神[D];湘潭大学;2004年
6 吴颖林;经济学人性假设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朱高鹏;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郭艳倩;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09年
9 郭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关争议问题的认识与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翔;论“活劳动创造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21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2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