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协同创新的概念性结构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2 05:07

  本文关键词: 创新 协同创新 结构模型 双钻石模型 出处:《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协同创新是指多个协同创新主体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单个主体自身所无法实现创新的协同效应的过程.本文在对协同创新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协同创新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双钻石模型",从理论上对协同创新进行了概念界定,明晰了基本内涵、构成主体及外部环境,为推进协同创新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Abstrac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fers to a number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ge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literature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ouble diamond model", defines the concept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theoretically, clarifi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constitutes the main body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6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列湖;王孝军;;管理协同观的历史演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沈小峰;郭治安;;协同学的方法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3 张爱琴;陈红;;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评价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池仁勇;郑伟;;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学研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5 蒋俊东;协同论对现代管理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1期

6 全利平;蒋晓阳;;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实现创新协同的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9期

7 王元明;郝建新;徐大海;;基于动因分析的企业创新联盟模式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2期

8 王越;费艳颖;刘琳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研究——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4期

9 胡恩华;刘洪;;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10 李金海,刘炳胜,戚安邦;国外R&D管理模式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征彩;;协同管理在协力检修中的实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赵清;;大学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任海军;李成龙;;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考——以宁夏为例[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4 戴艳清;郭伟玲;;浅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战略协同机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04期

5 刘军仪;;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应[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6 文东茅;沈文钦;;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7 蓝虹;产权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李钊平;;《青年文摘》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生存选择[J];中国编辑;2010年05期

9 孟琦;韩斌;;企业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10 杜靖;;企业家成长的“三环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纳古私营经济[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艳艳;孙玉涛;;衍生企业绩效导向的中国大学创业能力相关因素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海波;周春彦;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区域创新三螺旋研究的国内热点与趋势探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郁震;高伟;李书朋;刘景;陈颖辉;;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5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卢锡超;罗爱军;;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的价值协同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许振亮;王贤文;刘则渊;葛莉;;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现状的信息可视化计量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邬志辉;;发展农村教育:经济危机时期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侯铁建;朱舜;;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蔡增正;;论科学技术创新中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翟丽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佳;地方大学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丹;我国企业家危机处理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光庆;泰安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海峰;中国TD-SCDMA产业内企业间协同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邱成富;南山区创建国际级创新区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汪之明;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梅;季爱华;;知识型企业生命体动态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何绍华;郭琳琳;;促进知识型企业中隐性知识的共享[J];图书与情报;2005年06期

3 周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形式的法律解读[J];研究生法学;2009年04期

4 付立群;;创新——知识创造的复杂过程[J];硅谷;2008年01期

5 王东武;;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互动模式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娄勤俭;;TD-SCDMA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成电路;2008年08期

7 弋亚群;刘益;李垣;;组织资源的协同机制及其效应分析[J];经济管理;2003年16期

8 刘庆华;陈畴镛;;政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论坛;2007年18期

9 王伟立;杨育;王明恺;宋李俊;;基于RS和SVM的客户协同创新伙伴选择[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9期

10 张聪群;;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2005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同济大学 张玉臣;[N];科技日报;2011年

2 宦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栩;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雪原;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虹;肖洋;;竞争优势与协同知识创新的经济学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2 郭永辉;;设计链管理理论综述与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6期

3 李春艳;刘力臻;;产业创新系统生成机理与结构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1期

4 曹素璋;;交易成本经济学建模问题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0年02期

5 刘进梅;林青;;“两型”社会区域协同创新的政策分析[J];商业时代;2008年31期

6 邓智团;;产业网络化的系统经济学解读:以计算机全球生产网络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7 余雅风,郑晓齐;大学—企业合作创新中政府的作用模式及职能[J];科技导报;2002年03期

8 杨贤才;;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9 易雪飞;;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合理途径——兼论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模式转换[J];价格理论与实践;1993年08期

10 郑荣禄;;论有效竞争与产业组织政策[J];上海经济;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荣;;基于产业融合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2 ;第四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获奖名单[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莉;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恒毅;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测评与提升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邵乐研;需求行为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杨红燕;区域创新网络结点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王芸;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及产业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4 袁雅芝;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3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23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