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克罗蒂和布伦纳的破坏性竞争理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7 13:57

  本文关键词: 破坏性竞争 竞争体制 产能过剩 克罗蒂 布伦纳 出处:《经济纵横》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克罗蒂和布伦纳分别提出两种破坏性竞争理论,把发达资本主义制造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归因于过度竞争,并据此解释利润率下降的危机和新自由主义时代的长期衰退。这两种竞争理论有别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统分析路径,引发了一些批评。但这两种理论针对资本主义竞争体制和竞争策略的分析也包含了有价值的见解,在不同程度上对丰富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论的内涵作出了贡献。
[Abstract]:Since -10s, Crockett and Brenner have put forward two destructive competition theories, attributing the chronic overcapacity in developed capitalist manufacturing to excessive competition. It also explains the crisis of declining profit margin and the long-term decline of neoliberal era. These two kinds of competition theorie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analysis path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Marxist economics. But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theories on the capitalist competitive system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also contains valuable opinions and contributes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Marxist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ory in varying degree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峰;产品创新与资本积累[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2 孟捷;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3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罗伯特·麦克切斯尼;贾米尔·约恩纳;金建;;21世纪资本主义的垄断和竞争(上)[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9期

4 孟捷;向悦文;;竞争与制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高峰;;关于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几个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吉军,郭砚莉;沉淀成本、通货紧缩与国企战略退出[J];财经研究;2004年02期

2 汤吉军;郭砚莉;;我国国有企业退出的内生性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2年02期

3 汤吉军;郭砚莉;;沉淀成本、市场结构与企业战略博弈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4 汤吉军,郭砚莉;沉淀成本、通货紧缩与国企战略退出[J];当代财经;2004年02期

5 贾根良;;保卫民族产业与内向型经济:中国崛起的唯一选择[J];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6 孙寿涛;20世纪三派长波理论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7 孟捷;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8 刘凤义;;新自由主义企业理论方法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9 张存刚;田彦平;;《资本论》中的协调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10 刘刚;;生产方式变革的内生演进——一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读[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吉军;;沉淀成本决策相关吗?[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永年;;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辩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韩勇;;马克思分工理论浅谈[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4 姚慧琴;张燕;;马克思的产业组织演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5 刘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逻辑关系——不同分析框架的比较和新框架的提出[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张存刚;田彦平;;《资本论》中的协调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丁晓安;;主观预期与客观约束: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现实路径[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孟捷;;战后黄金年代是怎样形成的?——对两种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批判性分析[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孟捷;向悦文;;竞争与制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分析[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薛宇峰;;“置盐定理”批判[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诗举;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胡洪斌;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经济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3 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祝志勇;制度创新主体扩散论[D];四川大学;2003年

5 孙蓉;中国商业保险资源配置论——机制设计与政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建华;知识生产的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8 罗干坤;追寻自由——论经济伦理自由范畴本义[D];中山大学;2004年

9 王大勇;企业知识资本化及知识资本积累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宏玲;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英俊;论产品内分工与贸易[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慧婧;技术—经济范式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红中;中俄铁路业规制改革及绩效比较[D];辽宁大学;2011年

5 郑文标;经济与伦理的张力[D];华侨大学;2002年

6 余友辉;经济、伦理与经济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邓军;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沈志荣;关于未来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3年

9 姚峰;技术创新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艳清;论经济学的科学性质[D];河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峰;产品创新与资本积累[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2 J.B.福斯特;R.W.麦克切斯尼;R.J.约恩纳;张慧鹏;;全球劳动后备军与新帝国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06期

3 陈英;技术创新的二重经济效应与企业的技术选择[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4 孟捷;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水;;对邓小平产业结构思想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周枝田;夏洪胜;;长期性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探究[J];商业时代;2006年10期

3 崔殿超;;凯恩斯的均衡难题及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11年04期

4 周维富;;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学研究前沿问题综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年04期

5 林毅夫;;林毅夫:应当超越凯恩斯主义[J];理论导报;2009年06期

6 时寒冰;;资源是货真价实的货币[J];大众理财顾问;2010年06期

7 郑士贵;现代经济的国家调节和竞争[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9期

8 林康;经济竞争力的软科学获得与“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原理[J];攀登;1995年05期

9 合生;靠什么吃饭[J];会计之友;2001年05期

10 ;信息集萃[J];中国改革;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世杰;;《资本论》产业结构理论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泊溪;;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思考[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晶;产能过剩并非“洪水猛兽”[N];学习时报;2006年

2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应当超越凯恩斯主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产能过剩条件下的宏观理论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4 特派记者 王康 吴晓鹏;第二轮经济刺激应投入民生领域和民间消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本版编辑邋柯立 谌达军 田臻宸 冯强;有望出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N];长江日报;2008年

6 ;国家发改委第七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优秀论文(摘要)[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陆绮雯 本报实习生 王硕;林毅夫:超越传统凯恩斯主义[N];解放日报;2010年

8 宋圭武;怎样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N];中国社会报;2004年

9 吴彦杰;重温凯恩斯[N];长春日报;2009年

10 中信建投期货 杨军;宏观经济风险依旧 铜价上行压力加大[N];期货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红松;产业升级、不完全信息和产能过剩[D];北京大学;2008年

2 刘中芳;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于华阳;对自然垄断性业务“进入管制”的再思考[D];山东大学;2005年

4 赵江泽;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非非;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经济危机原因论述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2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42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