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轨道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本文关键词: 技术轨道 技术跨越 技术体系 出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技术轨道理论对技术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轨道跃升所实现的技术跨越在主导产业更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技术轨道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轨道跃升对传统技术体系冲击及影响的未来研究展望。
[Abstract]:The theory of technological track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 realized by the leaping of technological tra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 of leading industries. On this basis, the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 of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orbit leaping on traditional technology system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3029)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090106)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09JC042)
【分类号】:F06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和矛;李飞;;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其性质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1期
2 杜跃平,王林雪,高雄,赵红菊;技术轨道与企业多元化[J];预测;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雁;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探讨[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2 夏会军,张阳红,李海军;我国企业的OEM/OBM之路[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3 李毓萍,李士梅;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中的地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伯鲁;产业技术吸纳能力问题探析[J];大自然探索;1999年04期
5 张晖明,丁娟;论技术进步、技术跨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方金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其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郭熙保,王松茂;我国技术后发优势战略的回顾与重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明权,樊相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杨超;析工科大学生开展经济管理类素质教育的必要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吴伊静;;改造传统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晓言;;交通技术轨道论实证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祁敬宇;;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型(金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思考[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3 张炜;;自主创新文献综述[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4 孙玉涛;杨中楷;;我国自主创新研究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国际学术论坛2006年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正卫;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03年
4 郭雯;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的组织学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戴小枫;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6 曹兴;高技术企业创新行为与创业发展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赵明剑;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晶;技术跨越的理论分析与模式探讨——兼论中国技术跨越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9 成宝英;新型工业化环境下科技需求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桑晓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敬;国有企业引入战略联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尹术飞;技术引进机理及武汉市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杨舒杰;我国医药工业技术跨越发展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4 王志宏;长江科学院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危文琼;我国软件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天喻软件公司发展战略实例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朱立;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何云峰;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董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9 梁林;VOLVO轿车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谢国辉;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一个制度解析——基于社会资本的逻辑视角[J];东南学术;2006年03期
2 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3 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分工架构的一个初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4 张宗臣,苏敬勤;技术平台及其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中的地位[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卸林;技术跨越发展的机遇与条件[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12期
2 张晖明,丁娟;论技术进步、技术跨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张晶;技术跨越与技术无飞跃及赶超战略与非赶超战略辨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10期
4 李浩,戴大双;基于技术轨道识别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5 ;技术跨越 实现突破[J];国防科技工业;2004年07期
6 李健;技术跨越发展: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J];青海科技;2002年03期
7 王文光;; 企业创新与技术跨越[J];世界发明;2002年03期
8 陈德智,肖宁川,王浣尘;技术跨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科学;2003年04期
9 李龙一;动态能力的内涵解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张晶;;技术跨越的文化根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晓言;;交通技术轨道论实证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杜跃平;;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与培育技术创新轨道[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张明玉;邬文兵;;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苗俊明;许明金;姚建文;;论企业技术跨越战略[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张青;李大东;闵恩泽;;石油化工技术创新和技术跨越的思路和途径[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郭庆惠;李星洲;史勇春;;实施技术跨越是山东省“科技强省”战略的必然选择[A];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德智;;技术跨越研究进展[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戴小枫;;自主创新、技术轨道、技术路线图分析与创新思维[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慧良;张力;张卫斌;沈雪峰;陈金良;;区域雷电业务技术轨道和防雷减灾工作体系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陈德智;孙忠华;;技术跨越项目选择及评价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小燕;以技术跨越带动经济跨越发展[N];湖北日报;2000年
2 林志超;欧立通实现高端感应洁具技术跨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孙薇薇 曹军生;石科院实现选择性氧化技术跨越[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记者 崔燕;全力推动农业重点领域技术跨越[N];长治日报;2010年
5 李琬 何国祥;北京实施技术跨越比较优势显著[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谭论;实施技术跨越 沈矿再展宏图[N];中国工业报;2006年
7 傅蕴德;突破原有范式[N];中国信息报;2007年
8 关逸民;从“嫦娥”探月看中国技术跨越路径选择[N];中国信息报;2007年
9 记者 张海燕;新能源汽车期待技术跨越[N];中国质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梁红兵;长电科技:FBP封测线实现技术跨越[N];中国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李莅;全球价值链中后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张晶;技术跨越的理论分析与模式探讨——兼论中国技术跨越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出兰;基于技术演化的引进式技术跨越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明剑;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D];复旦大学;2004年
7 陆晓芳;吉林省主导产业技术发展预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春阳;中国机车车辆业创新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李晓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吴宪忠;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艳;基于熵理论的企业技术跨越系统运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孙忠华;技术跨越项目机会选择及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庄明浩;基于技术轨道理论的技术跨越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杨舒杰;我国医药工业技术跨越发展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5 冉昱,
本文编号:1556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5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