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论不成立
本文选题:自然资源 切入点:经济增长 出处:《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资源诅咒"论在实证检验、传导机制说明和政策建议上都存在重大缺陷。由于测量指标存在误配和样本选取存在偏差,"资源诅咒"论并没有得到真正验证,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解释值得商榷,它给出的政策建议也并不可行。"资源诅咒"论混淆概念、颠倒因果、掩盖本质,它的流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滥用计量分析带来的严重后果。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of "resource curse", which is quit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has great defects in empirical test, explanation of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policy suggestion. Due to the mismatch of measurement index and the deviation of sample selection, the theory of "resource curse" has not really been verifie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resource curse is debatable, and its policy advice is not feasible. The theory of "resource curse" confuses the concept, reverses the cause and effect, conceals the essence, and its popularity reflects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the abuse of econometric analysis from one aspect.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基金】:作者主持的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基金(2012XRW05)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2XNH07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贡生;李伯德;;驳资源诅咒论[J];经济问题;2010年03期
2 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雅;黄斌;贾敬禹;;白于山区能源开发对当地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2 潘晓莉;;关于“资源诅咒”效应的文献综述[J];才智;2009年22期
3 贾会娟;赵春霞;;“资源诅咒”:青海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开的陷阱[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4 张衔;吴海贤;李少武;;汶川地震后四川产业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J];财经科学;2009年08期
5 贺红艳;;矿产资源开发“强区与富民”悖论研究——以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为例[J];财经科学;2010年07期
6 刘庆岩;孙早;;国家意志、发展战略与市场制度的演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轨迹及展望[J];财经研究;2009年03期
7 应瑞瑶;周力;;资源禀赋与绿色创新——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看“荷兰病”之破解[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8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vergence in Energy Intensity Gap and Its Economic Mechanism[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2期
9 邵帅;齐中英;;资源税收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周莉;;资源税改革对新疆经济的预期效应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邵帅;齐中英;;“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邵帅;杨莉莉;齐中英;;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孙永平;;资源的“诅咒”还是距离的“暴政”——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赵辉;;资源型经济运行研究综述[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要素收入分配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凯;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磊;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黄昭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赵俊民;全国视角下的陕西省经济增长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段利民;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吴垠;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乘;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张育浩;资源诅咒在中国省级层面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1年
4 贺震川;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证与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浦欣;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武敏敏;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晓峰;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及环境管制的影响[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9 崔海霞;区域“资源诅咒”和采掘业企业“超额收益率”并存及其原因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10 努尔夏提;资源诅咒、真实储蓄率与新疆能源产业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志强;;资源诅咒假说:一个文献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2 赵奉军;;关于“资源诅咒”的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1期
3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干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区层面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7期
4 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5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高投资、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6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7 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8 王恩胡;;西部人力资本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开发研究;2006年01期
9 谭江蓉;白志礼;;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政策实施效果评价[J];开发研究;2006年03期
10 李团团;黄燕琳;;技术进步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娜;蒲凤;;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资源诅咒”的假说[J];经营管理者;2008年16期
2 张亮亮;;自然资源富集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资源诅咒”命题的研究综述[J];南方经济;2009年06期
3 张景华;;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与创新三者的关系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6期
4 徐林;黄念兵;;资源诅咒还是制度诅咒[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孙永平;;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历史考察——三次“中心-外围”格局的形成及其转换[J];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6 屈燕妮;;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诅咒还是福音:一个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1年04期
7 汪戎;朱翠萍;;资源与增长间关系的制度质量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赵普;;“资源诅咒”成因新论[J];特区经济;2010年08期
9 张静;;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资源诅咒”命题的文献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2期
10 孙鳌;杨群祥;;GNP的非福利成份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王金平;夏勇;;环境经济学原理在西堤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林金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机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6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9 罗斌;;论知识流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10 张妍蕊;温新建;;论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 郑易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本版编辑 蔡荣鑫 周天芸 徐现祥;实现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N];广州日报;2006年
3 ;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N];华夏时报;2001年
4 陈忠斌;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N];光明日报;2003年
5 左小蕾;推动共享性的经济发展[N];民营经济报;2007年
6 海南省财政厅 赵逸楠;破解经济增长的斯芬克斯之谜[N];海南日报;2011年
7 万冬梅;产权与经济增长[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8 陈宇峰;经济增长已无法改变社会不平等[N];财经时报;2007年
9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超越简单的线性思维[N];经济观察报;2006年
10 张旺(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信息经济时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N];中国信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朱翊敏;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4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南守重;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9 潘向东;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制度安排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王力;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光森;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2 刘山;自然资源约束下的最优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3 杨永华;资源生产率理论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6年
4 张伟琴;基于资源禀赋视角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曹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刘玲玲;资本主义精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彭高旺;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3年
8 赵大平;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中国实证[D];湖南大学;2003年
9 邬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4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6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