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基于Gregory-Hansen协整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4 07:26

  本文选题:碳排放 切入点:结构突变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反复、多次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问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选取1978~2012年中国历年相关统计数据,采用Gregory-Hansen协整检验方法结合结构突变分析,实证检验我国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正U型,且该曲线存在结构突变;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都具有显著的增排效应。因此,建议在保证经济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前提下,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使"APEC蓝"能够成为一种"新常态"。
[Abstract]:Over and over again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because of the repeated occurrence of large-scale persistent haze weather.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of China from 1978 to 2012 are selected, and the Gregory-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method combined with structural mutation analysis is adop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uznets curve of carbon emission environment in China is positive U-shaped, and the curve has structural mutation,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improving energy use efficiency 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ustainable and medium high speed economic growth. Make APEC Blue a new normal.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长江职业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90166)
【分类号】:F121.3;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博;;能源消费、结构突变与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5[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2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3 张炎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再研究——基于阈值协整的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周五七;聂鸣;;碳排放与碳减排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12年05期

5 许冬兰;李琰;;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栾惠德;;带有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文献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7 李健;周慧;;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8 张兆响;廖先玲;王晓松;;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结构协整分析[J];资源科学;2008年09期

9 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10 郭朝先;;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原艳梅;林振山;陈玲玲;;基于EMD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4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5 余光辉;耿军军;周佩纯;朱佳文;李振国;;基于碳平衡的区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以长株潭绿心昭山示范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6 牛晓耕;王海兰;;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7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8 仲云云;仲伟周;;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9 高红贵;;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的财税驱动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10 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陈爱平;安和平;王君莉;邹波;赵栋昌;;贵州省能源消费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初步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6 张祖群;;全球气候变化:判定,应对与文化生产力释放[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7 刘满芝;马燕燕;周梅华;王兆密;;中国煤炭供需与经济的重心演变轨迹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宋德勇;王萱;;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的碳排放阶段划分与国际经验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丁志华;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云;绿色信贷对我国环境质量改进效应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岁寒;“两软一硬”不稳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李怡欣;基于终端消费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2 周建安;;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3 李松臣;张世英;;农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变结构协整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3期

4 曾波;苏晓燕;;中国产业结构成长中的能源消费特征[J];能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5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6 史丹;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1期

7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8 齐志新;陈文颖;吴宗鑫;;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9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10 郭朝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564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64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