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社会空间组织的增益效应
本文选题:增益效应 切入点:功效空间 出处:《地理研究》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空间既是一个生产要素也是生存的基础,"建构与充填空间"既是人类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科学的空间组织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生态文明发展转向的关键,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环境健康的持续增益是其基本出发点。本文系统阐释了人类进行经济社会空间组织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功效空间建构和空间经济社会行为组织与空间福利的关系,剖析了空间组织的经济、文化和环境三大增益效应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功效空间建构和级联系统营造是维系空间福利的两大空间工具,前者体现个体的功效,后者体现整体的效应。
[Abstract]:Space is not only a factor of production but also a basis for survival. "constructing and filling space" is not only the purpose of human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means of development. Scientific spatial organization is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t is also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ch i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of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uman being's economic and social spatial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iciency space construction and the spati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havior organization and the spatial welfare, and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gain effects of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acy spa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scade system are two spatial tools to maintain spatial welfare. The former embodies the efficacy of individuals and the latter reflects the effect of the whol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5026)
【分类号】:F061.5;K9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孙显元;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3 王开队;;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4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6 王素娟;;土地伦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7 付璐;沈守云;;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8 李承宗;;马克思与罗尔斯顿生态价值观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廖小平;孙欢;;政治参与的价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陈也奔;赵小茜;;环境伦理学价值关系的评价——论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志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十五大热点问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爱年;;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环境法的生态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8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张治忠;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胡立功;《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凤君;;空间组织与效率研究的经济地理学意义[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2 胡巍巍,苏伟忠,王发曾;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组织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3 曹雩;;山区农村聚落的布局与空间组织——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4 路连举;浅谈知识经济的地理特征[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5 覃成林;地理科学研究结构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6 毕秀梅;;青岛小鱼山公园赏析[J];风景名胜;1998年03期
7 Stanislaw Otok;Anna Achmatowicz-Otok;钟;;波兰地理[J];人文地理;1987年01期
8 杨庆媛,杨华均,邱道持;城镇标准地块定量配置方法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9 孙姗姗;朱传耿;;我国公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10 T·H·厄尔金斯;黄明达;;德国社会地理学的发展[J];人文地理;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文平强;;东亚地方命名与空间组织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武巍;刘卫东;;金融地理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静;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依浓;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建梅;港口服务业空间组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滨;河东店镇传统聚落空间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80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8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