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探究
本文选题:经济学专业 切入点:课程 出处:《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课程设置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比较严峻。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从而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尽管近年来的课程体系改革,使得我国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愈来愈合理,但同国家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本文以此为据,对贵州省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状况进行分析,力求探索出一套既符合经济学专业发展要求又满足区域经济的需要,同时又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优化模型。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内外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并以贵州为例,指出国内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以贵州为例,探索经济学专业课程优化设置模型的构建。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一份具有创新性的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为主,应兼顾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认可为依据来设置课程。
[Abstract]: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n which the curriculum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link in teaching reform, but also a key facto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conomics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s not reasonable, which leads to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 Quality can not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Although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 recent years has made the curriculum of economics in China more and more reasonable,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ntry for the high standard of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urse setup of economics major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tries to find out an optimized model of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major but also meets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at the same time can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ar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s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ake Gui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setup of economics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inally, taking Gui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economics major.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 of this paper is an innovative course teaching plan for economics major.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curriculum should not be "subject-oriented".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and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at is to say,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being as the core, to take the social demand as the guide, and to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market.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芦蕊;;经济学专业《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2 陈浩;杨晓军;;基于社会需求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3 刘巧茹;马志峰;刘松颖;汪丽萍;史宁宁;胡汉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朱金鹤;崔登峰;;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石河子大学经济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1年54期
5 王璐;;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例[J];中国报业;2011年02期
6 徐永良;;普通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4期
7 ;冲刺“世界牛”[J];中国商人;2011年07期
8 ;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简介[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9 殷俊明;马丽君;;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1年19期
10 陈亚芹;;浅析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福明;方水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体系设计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陈锦;;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体系结构初探[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瑞平;刘弘涛;;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彭秀英;万剑华;范士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军基;杨伟;张俊芳;郭新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考[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田志宏;刘文良;薛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说明[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倪勇;;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综述[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范士杰;万剑华;王心众;;数字地球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蒙少东;;关于我国食品经济管理学科创设的几个问题[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邢宇皓;经济学是一种人生哲学[N];光明日报;2006年
2 陈恒才;经济学专业人士:百姓获取财富之路越来越宽[N];中山日报;2007年
3 赵晓;经济学硕士任住持[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卢周来(国防大学教授);不再遥远的经典[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秦兴利 实习生 刘贺萌;走向社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成长[N];河南日报;2010年
6 ;郭庚茂同志简历[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7 记者 胡芳;本·伯南克[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中美战略合作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周大伟;上游的往事,下游的河水[N];法制日报;2008年
9 河南社旗县招办 张桦;经济学类专业[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刘宏鹏;职场“超低薪毒药”害了谁?[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耿玉新;股权分置改革经济学解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方小玉;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远;贵州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汪世君;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肖芬;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4 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许正环;贵州高等院校经济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潇晗;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玮;德国KPK物理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勇;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叶素梅;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苏会敏;工业劳动方式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83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8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