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最大化”还是“可持续”——兼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不可持续发展观”

发布时间:2018-03-09 13:53

  本文选题:西方主流经济学 切入点:“最大化”思维 出处:《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最大化"思维,是导致目前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环境破坏、资源过耗,最终使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的思想根源。"最大化"是一个思想体系,一种处世价值观,这个被理论化了的价值观体系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软稀缺性"假设是西方经济学"最大化"思维的理论前提,市场经济是"最大化"思维的体制支撑,竞争把"最大化"思维变成行动,而人类生存的不可持续性则是西方经济学("最大化")理论、市场经济体制和竞争行为的综合后果。担负对人类最终关怀的责任,摈弃局部"最大化"思维,树立"可持续生存"观,探索非市场决策的资源配置体制,将是经济学对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贡献。
[Abstract]:The "maximization" thinking is the ideological root that causes the current climate warming,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ultimately threatens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maximization" is a system of ideas, a value of being in the world. This theorized value system is the mainstream western economics. The hypothesis of "soft scarcity" i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the "maximization" think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and the market economy is the institutional support of "maximization" thinking. Competition turns "maximization" thinking into action, and the unsustainabl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is the combined consequence of western economics ("maximization") theory,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competitive behavior. Abandoning the local "maximization" thinking,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survival", and exploring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of non-market decision making will be the contribution of economics to the mankind to extricate itself from the predicament of existence.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程;;布坎南与罗尔斯正义观的同与异[J];读书;2010年09期

2 武建奇;陈立华;;虚假需求和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经济学思考[J];海派经济学;2009年04期

3 谭顺;;利润最大化原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经济学悖论[J];经济学家;2008年03期

4 郭熙保;胡卫东;;发展观的演进与深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评论员;[N];河北日报;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王浩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性原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顾学宁;;当局者清——全球金融风暴、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世界的未来、中国的作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明水;;关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防止腐败滋生的对策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7 周鹏;台湾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伟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J];求是;2008年02期

2 周志山;;可持续发展观的资本关系维度——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层透视[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武建奇;[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冯鸿玑 著 罗滢 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凯程;李俊丽;;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耦合刍议[J];当代财经;2007年07期

2 傅耀;;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理论硬核及其当代意蕴——从理性主义的纬度透视[J];经济评论;2007年04期

3 徐尚;;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及其缺陷——一个基于演化本体论视角的阐释[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4 陆夏;;对西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不同解释——访经济学家王志伟[J];海派经济学;2009年05期

5 韩德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学辨析——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J];哲学研究;2001年08期

6 余东华;;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与演进[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7 朱富强;;西方主流经济学潜含的意识形态之表现及危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4期

8 王海文;;如何看待西方主流经济学:争论与反思[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9 王骏;;均衡改革与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变[J];经济评论;2010年05期

10 周红梅;;关于发展政治经济学学科的问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存刚;田彦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人”及应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卢映西;;从WTO的困境看经济学革命[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焦斌龙;;中国经济学国际化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4 雷震;;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比较:逻辑体系与核心概念[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贺卫;;试论诺思的经济增长学说——制度变迁理论[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林金忠;;西方主流经济学分配理论评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伦朝辉;;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在中国经济学构建中的基础作用——基于科学范式框架内的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郭蓉;;实践理性语境下的经济理性分析[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于金富;;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科学范式[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10 张存刚;漆威;;有关“经济人假设”的几个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晶;西方主流经济学面临危机[N];人民日报;2010年

2 宫敬才;好的经济学依赖于好的哲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周文 云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构建与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经济学博士 邹平座;超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历史贫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胡乐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融入主流”:一种可疑的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王中保;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仲伟志;2005中国改革交锋录[N];经济观察报;2005年

8 宫敬才邋(本报书评人);经济学教科书应该怎样写?[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左大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上海交通大学 周玉燕;经济学是否还要核心价值观[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光强;商业银行客户资产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彭文兵;经济社会学理论方法与运用[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3 李东;家族理性与家族企业[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梁建洪;西方主流经济学实证方法的经验基础及其拜物教性质[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璐;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适用性评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 刘运显;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纲领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纲领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3 叶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文关怀精神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志刚;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经济学范式的传承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瑛;“理性经济人”的方法论反思[D];新疆大学;2007年

6 于雅;经济人和经济发展—批判与反思[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尚U,

本文编号:1588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88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