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意识形态理论的对立与批判——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8-03-15 18:33

  本文选题:新制度经济学 切入点:马克思主义 出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包含有新制度经济学对意识形态及其基本取向的认知,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本质不同。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借由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之理论预设、方法论、意识形态基本功用、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理论构建语境、理论旨趣、理论实践目标冲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在如下方面存在问题:理论预设缺乏经验事实支持、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性相抵牾、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用、以非阶级因素为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以西方世界为理论构建的基本语境、以解释西方世界为基本目标、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永恒存在。对这种对立的批判性比较研究有利于清晰认识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以更好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Abstract]:The ideology theory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contains the cognition of ideology and its basic orientation i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Marxist ideology theory in essence.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methodology, the use of ideological basic skills, the impetus of ideological change, the context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he theoretical purport, the conflict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objective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lacks empirical factual support, the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contradicts with the sociality of ideology, and the basic ideological skills are to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Taking the non-class factor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ideological change, taking the western world as the basic context and explaining the western world as the basic goal, The comparative and critical study of capitalist ideology is conducive to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ideological theory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n order to better safeguard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应对研究———基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项目批准号:11YJC710056)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项目批准号:09AZZ001)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
【分类号】:F091.3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魏崇辉;王岩;;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启示——基于理论预设视角[J];经济问题;2009年06期

2 林岗,刘元春;诺斯与马克思: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的两种解释的比较[J];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3 胡钧,刘凤义;经济学关于人及其经济行为特征的分析——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J];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4 魏崇辉;;意识形态理论的契合、互补与超越——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J];理论与改革;2011年03期

5 陈书静;;马克思与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侯惠勤;;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上)[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侯惠勤;;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下)[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孙明泉 张雁;[N];光明日报;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8 李玉;;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9 王志东;;明清泽潞地区乡村手工业简论[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10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庆奎;杨宏山;;信息全球化与意识形态创新[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2 曹堂哲;;试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公共政策的适应性——一种“系统范式”的宏观视角[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涂晓芳;;政府利益与政府行为[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4 谢庆奎;;论政府创新[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燕继荣;;政府创新与政府改革——“中国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杨雪冬;;技术创新与地方治理改革:对三个案例的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叶建亮;金祥荣;;信用与私有产权的起源:一个新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圣民;黄少安;;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井田制的兴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6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斌;福建省邵武市集体林产权改革绩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s,

本文编号:1616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16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