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统一增长理论及其应用述评

发布时间:2018-03-24 05:08

  本文选题:统一增长理论 切入点:马尔萨斯陷阱 出处:《管理世界》2011年05期


【摘要】:马尔萨斯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以及内生增长理论只能解释人类经济发展史的某个片段。统一增长理论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内,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如何从马尔萨斯陷阱逐渐起飞进入持续的经济增长阶段,同时伴随着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转型和大分流现象。实现经济转型的机制是多样的,包括人口规模的变化,制度的转变,技术进步等。统一增长理论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发展、人口经济学、国际贸易、收入分布以及相关的生物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bstract]:Malthus model,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and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can only explain a segment of the history of hum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explains how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has gradually taken off from the Malthus trap to the stage of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and at the same time accompanied by the phenomenon of population transition and great divers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changes in population size, institutional chang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tc. Unified growth theory is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economics, including compa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ographic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trade, etc.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related biological fields hav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力;;内生增长理论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3期

2 王根芳;沈昊驹;;探寻内生增长之路——内生增长理论评述[J];当代经济;2007年07期

3 刘昀;;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对财政政策的影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1期

4 孙大海;;知识的层次性和社会产品结构的层次性——定义知识的新方式[J];求索;2009年06期

5 吴海明;;关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评述[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9期

6 彭国华;;内生增长理论发展综述[J];经济前沿;2009年Z1期

7 惠宁;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溢出、政府作用与西部经济增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杨虎涛;陈国涛;;演化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的差异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丁建微;;内生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4期

10 张旭;;内生增长的内涵及其政策指向[J];理论视野;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娅玲;;如何保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从索洛增长模型的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魏守华;;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近期中国创新能力演变的特征[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4 徐振宇;谢志华;;分工、流通与农村经济的内生增长[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曹和平;;中国经济制度的历史传承与当代竞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繁荣与交流”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庄子银;;当代西方新增长理论[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7 程俊;;有关教育与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的综述[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时空变化动力机制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刘耀彬;杨新梅;周瑞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阻力研究述评[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友才;韦倩;黄少安;;引入制度因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瞿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马尔萨斯陷阱: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困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袁江天;比较优势可能带来竞争劣势[N];经济观察报;2005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小平;我国经济已具备自主增长能力[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4 数技经所 樊明太;CGE模型的前沿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史晨昱;赫尔普曼:为新贸易新增长两大理论奠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曹堪宏;寻找新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马长林 杨培;河南倡导“蓝海战略” 引领行业发展[N];中国保险报;2006年

8 王梅;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N];深圳特区报;2005年

9 史晨昱;巴罗:或许就欠一个诺贝尔奖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钱丽萍;决定性因素是强化内生动力[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教育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冉文江;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王荣;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高科技企业增长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岳金桂;基于进口与FDI传导机制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贺俊;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杨剑波;R&D、创新与中国TFP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谢兴龙;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赵东奎;内生增长的进化模型[D];吉林大学;2006年

9 许治;政府公共R&D与内生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6年

10 闫永琴;中国西部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辉蓉;内生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刘伟;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波动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刘宣希;由“边干边学”模型试析中国“边干边学”潜力产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曲光俊;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进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5年

5 吴佩;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条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志俊;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内生农业发展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施淑蓉;基于金融发展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张少蓉;关中地区科教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伟;交通运输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刘分龙;论经济持续增长的财政政策支撑[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56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56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