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逻辑支配下的消费异化及其扬弃
本文选题:消费 切入点:资本逻辑 出处:《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摘要】:在当代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众多学者宣称当代人们的异化已经由生产领域扩散到消费领域,甚至是整个日常生活领域。于是马克思所讲的劳动异化理论就被打上了"过时"的印记。然而事实上,劳动异化并没有得到扬弃,生产领域内的劳动异化仍然存在。生产与消费本是经济发展当中一对不可分割的因素,消费异化不是劳动异化的否定,也不是劳动异化的补偿,他们内在统一于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生产方式,要扬弃消费异化,必须将生产与消费有机结合起来,扬弃异化劳动。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roductive forces, people's way of life has chang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e past. Many scholars of Western Marxism claim that the alienation of contemporary people has spread from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consumption. Even in the whole field of daily life, 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was marked "out of date." but in fact, labor alienation has not been subsumed.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still exist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re a pair of inseparable factor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s not the negation of labor alienation, nor is it the compensation of labor alienation. If they want to sublate the alienation of consumption, they must combin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rganically and abandon the alienated labo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F01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童萍;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王岳川;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博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曹海英;;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骆建建,聂家昕;符号消费理论研究——解析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7 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郑召利;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解和阐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王仲生;历史追踪中的双重启示——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向蓓莉;比较教育学的价值判断与研究范式: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研究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黄顺铭;;“偷拍”与“疯狂”:一种病理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叶慧珏;;新闻点评的异化:大众传媒和专家学者的相互介入及其方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徐明宏;;夫妻同悦的理想与现实——论女性的性和家庭角色的转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康瑞华;;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鹏;;消费价值体系与消费社会的产品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李轶芳;交往教学理论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兼对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01年
2 郭海龙;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的人”学说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琳;弗洛姆论人的生存[D];湘潭大学;2002年
4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付勇;从小说到电视剧[D];暨南大学;2003年
6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7 曹稳;成功性就业与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唐陟;分众化传播时代的中国电视综合频道[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李敏;娱乐新闻特征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10 沈君彬;居民住宅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演变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海滨;;弗洛姆与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之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2 王磊;;消费异化、生态危机及其对策[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文亮;梁强;;论资本逻辑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4 张志祥;;从理念走向行动:消费社会公民消费责任的担当[J];中州学刊;2010年01期
5 杨振东;;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看消费异化与信用卡泛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曾贵;;消费异化问题及其对策[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7 曾永超;;马克思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传利;肖炳兰;;资本逻辑与科技社会功能的发挥——兼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9 武建竹;;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评析及其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雷雪;;关于构建和谐消费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飞乐;高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研究述论[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耿波;;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范式创新与文化使命[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3 林德山;;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观念与政策争议[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春花;;发展目的的伦理向度[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刘芳;;论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的历史必然性[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鲍金;;消费文化的资本化及其后果——现代消费文化的资本控制逻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戴生岐;;新时期30年中国人社会价值观之变迁[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8 张永缜;;人类面向未来的路向选择:共生时代[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鲍金;;发现意义:大众文化再阐释——兼评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邵岭;谁来为中国电影的“思想”埋单[N];文汇报;2011年
2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 陈学明;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N];文汇报;2010年
3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张再林;最大的危机是生命意义的缺失[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杨建华;责任消费:从理念走向行动[N];光明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杨双菁;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账谁来算?[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爽人;阳光采购遏制“权力揩油”[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袁艳;中外学者研讨跨文化传播[N];光明日报;2004年
8 李渊;为全球传播业把脉[N];人民日报;2004年
9 韩晓东 杨建飞;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人文关怀[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步德迎;消费异化现象需警惕[N];经济参考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广旭;意义批判的逻辑[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淼;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3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兴桥;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D];吉林大学;2004年
5 尹智雄;员工持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艳;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倩;两种消费思想的理论路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康华;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奎;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D];西南大学;2010年
5 王雪;当代消费主义文化批判[D];燕山大学;2010年
6 魏庆;对中国消费伦理的分析和范导[D];西北大学;2010年
7 李鑫鑫;人对自身的一种新的枷锁[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朱慧芳;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异化论[D];兰州大学;2010年
9 穆春;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程晓;马克思资本本质思想及当代意义[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1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6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