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后工业化”理论与经济增长: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5 08:04

  本文选题:产业结构“后工业化”理论 切入点:经济增长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4期


【摘要】:西方传统产业结构理论在克拉克法则基础上提出了"后工业化"理论。但这一理论不仅已由实践验证其荒谬,在理论上也漏洞百出,这既是其研究区间的历史局限性所致,也是其理论前提的谬误使然。为此,我们以经济增长率指标取代其虚拟化的经济增长前提,从GDP的产业结构出发,以国际产业结构的存在为理论背景,考察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并对中美两国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证明,当前仍然是第二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历史阶段,仍然处于工业社会之中。这也是在同等的世界经济条件下,以"后工业社会"自诩的美国经济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尚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且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Abstract]:The western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ory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Clark's rule, but this theory has not only been proved by practice to its absurdity, but also has many flaws in theory,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limitation of its research interval. It is also the fallacy of its theoretical premise. Therefore, we substitut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ndex for its virtualized economic growth premise, starting from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DP, taking the existence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of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is still a historical stage in which the second industr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and is still in an industrial society.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boasts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China, which is still in the middl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分类号】:F06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春湘;;我国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2 汪盛玉;;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本质规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向海英;;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赵家祥;;生产方式概念含义的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邢国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法律信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刘晓英;现代本体论:从马克思到20世纪西方哲学[J];北方论丛;2000年05期

7 熊进;;马克思时间概念的三维特质[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8 王蓉;;国家与公共教育:新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9 栗书茵;康莹;;美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支持及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梁小建;;媒介融合中学术期刊的功能缺失及应对[J];编辑之友;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沈满洪;;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来自浙江省的调查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黄志亮;;后发地区区域创新论——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几个主要特点[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陆昱;;分离状态下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伦理之整合[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4 闫何清;财产、制度与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胡岩;重建理想的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晓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8 于池;中国国有企业权利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清峰;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杨燕萍;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理论”及当代意义[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谢勇军;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孙琳;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计根;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范玲;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荣;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机制与经济效率[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鹏晴;;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分析[J];经济师;2009年03期

2 王宏伟;;信息产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1期

3 谢攀峰;吕俊彪;;“发展”的批判与反思[J];学术论坛;2007年01期

4 邓秋菊;;进步强制之批判——以金融危机中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为切入点[J];理论界;2011年03期

5 陈建j;资产阶级未来学及其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主要流派[J];世界经济;1979年01期

6 符戈;消费市场的二重“震荡”及其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6年10期

7 ;我国城乡贸易增长[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8 弗兰克·哈瓦西;蒋庆中;胡磊;;经济增长和均衡[J];俄罗斯研究;1986年02期

9 张世晴;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不容忽视[J];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01期

10 郭鸿懋;中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经济增长[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文;;改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潘月红;;山东省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影响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晨;;FDI地区差异对中国四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鸣骥;创新激发经济增长[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赵越秀;和失业型经济增长说再见[N];中国工业报;2004年

4 本报编辑部编译;生物技术:经济增长的动力[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5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谢国忠;房地产减速导致经济增长放缓[N];证券日报;2005年

6 张晓静,,张开飞;经济增长能否承受税收高速增长之重[N];中国税务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冰 发自北京;推动经济增长最终还要货币政策支持[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蔡f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N];湖北日报;2001年

9 胡祖六/演讲;环境、能源与经济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5年

10 陈 颐;教育是经济增长关键因素[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程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2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62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6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