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分工理论的一个基本视角
本文选题:分工 切入点:历史唯物主义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分工理论的独特品格在于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视角。基于这一视角,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了社会分工与工厂组织内分工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历史规定性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指出这两种分工有区别或在空间存在形式的差别;他系统地揭示了现代分工的"双刃剑"作用,特别是其中分工矛盾对抗性的一面。尽管马克思的分工理论的个别结论有其历史的局限,但其关于分工中的历史规定性与分工"双刃剑"作用的观点至今仍是我们考察分工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
[Abstract]:The unique character of Marx's theory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economics lies in its basic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 pointed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factory organization lies in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historical prescription-not only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kinds of division of labor or the difference of the form in the space. He systematically reveals the "double-edged sword" function of modern division of labor, especially the contradiction and antagonism of division of labor, although the individual conclusions of Marx's theory of division of labor have their historical limitations. However, his views on the historical stipulation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role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as a "double-edged sword" are still important ideological weapons for us to study the division of labor.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刚;;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硬核回归与范式重生——“技术—分工—交换—制度”框架的构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萧衡锺;;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5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丹;浅析人物画线性语言表现的程式美[D];郑州大学;2014年
2 蒋贤惠;高中思想政治课差异性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岗,张宇;《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个方法论命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2 孟捷;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3 侯风云;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在经济分析史中的地位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程恩富;朱奎;;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脉络[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5 于金富;;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4期
6 杜曙光;郭铁民;;现代科学劳动视阈下的新型全球产业分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两点误解[J];学术界;2006年04期
2 邓春玲;;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和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宁阳;;发展创新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白云朴;惠宁;;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比较[J];经济纵横;2013年01期
5 伊藤诚 ,晓凡;欧美国家重新构建马克思经济学的动向[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9期
6 张旭,孟素琴;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与线索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胡钧,刘凤义;经济学关于人及其经济行为特征的分析——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J];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8 蔡继明;论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9 张旭;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理论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黄浩;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马克思经济学[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培兆;;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历史命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谢凤华;古家军;;诚信的产生、缺失和构建——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思考[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世祯;;不应把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变成—个空壳——读《论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一文的几点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毅;;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人的本质”思想比较——兼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炳炎;;新马克思经济学论纲[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炳炎;;新马克思经济学论纲[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文进;;论宏观体系的马克思经济学[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继国;;关于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9 朱富强;;如何理解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社会异化观:从社会分工到收入分配再到社会制度的三层次剖析[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10 李其庆;;马克思经济学视域中的金融全球化[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顾海良;马克思经济学的来源[N];光明日报;2013年
2 王早霞;马克思经济学的当代价值[N];山西日报;2014年
3 程恩富;评《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继承与创新》[N];人民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于春晖;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10个问题[N];人民日报;2013年
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顾海良;马克思经济学方法发展轨迹[N];光明日报;2014年
6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顾海良;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结构[N];光明日报;2014年
7 彭丽红;努力把握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真谛[N];人民日报;2006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马克思经济学的比较优势[N];人民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成刚;程恩富: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代表[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10 木土;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继承和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嵩;马克思经济学的经济行为主体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2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郭毅;企业理论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D];厦门大学;2004年
4 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任洲鸿;“新按劳分配”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敬寿;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方法论传统的现代意义[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2 范冬梅;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的当代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萌;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4 张亚峰;马克思经济学的汇率决定理论[D];河南大学;2007年
5 张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内在结合[D];河南大学;2007年
6 张云芳;《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69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6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