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对实现我国“十二五”减排目标的成本节约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省际碳交易市场模型 切入点:边际减排成本 出处:《中国管理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本文针对实现我国"十二五"期间减排目标的现实背景,构建了一个省际排放权交易模型,重点探讨了在实现各省减排目标的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发挥的成本节约效应。研究设置了无碳交易市场(NETS)、仅包含北京等六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的碳交易市场(PETS)和全国范围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CETS)三种政策情景。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为实现"十二五"碳强度减排目标,扣除自然下降率,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减少约6.39亿吨,占当年总碳排放的6.65%;无碳排放交易时全国需要付出约157.62亿元的减排成本,占当年GDP的0.04%;六省市参与碳交易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50.66亿元,节约减排成本4.42%,碳交易量为0.22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3.39%,均衡碳价约为70.55元/吨CO2;全国碳市场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20.68亿元,相比于无碳排放交易情景节约减排成本23.44%,碳交易量为1.21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18.98%,均衡碳价约为38.17元/吨CO2;(2)碳交易市场对参与交易的省份的成本节约效应各不相同,总的来看,东、西部地区成本节约较为明显,部分西部地区能够在完成自身减排目标前提下,通过加入碳交易市场而获取正的收益。
[Abstract]:In view of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realizing the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ter-provincial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odel, which focuses o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in various provinces. The cost-saving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echanism.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arbon-free trading market, including only six carbon trading pilo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Beijing (PETS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in China (CETS). From the model analysis,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arbon intensity reduction target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After deducting the natural rate of decline, the nation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need to be reduced by about 639 million tons, accounting for 6.65 percent 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in that year; the whole country has to pay about 15.762 billion yuan in the cost of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when trading without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ing for 0.04 percent of the GDP in that year; six provinces and cities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trading scenario. The total cost of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is about 15.066 billion yuan, the cost of reducing emissions is 4.42 percent, the volume of carbon trading volume is 22 million tons of CO2, accounting for 3.39 percent of the total amount of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 equilibrium carbon price is about 70.55 yuan per ton of CO2; under the national carbon market scenario, the total cost of reducing emissions in the whole country is about 12.068 billion yuan. Compared with the non-carbon emission trading scenario, the carbon trading volume is 121 million tons of CO2, accounting for 18.98% of the total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 equilibrium carbon price is about 38.17 yuan / ton of CO2.) the cost-saving effects of the carbon trading market on the participating provinces are different. Generally speaking, East, East, The cost saving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obvious, and some of the western regions can gain positive income by joining the carbon trading market on the premise of completing their own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科学院碳专项(XDA05150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70825001,71210005,71273253)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爽;;全球碳市场动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6期
2 范英;张晓兵;朱磊;;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宏观经济成本估计[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2期
3 王灿;傅平;陈吉宁;;清洁发展机制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周宏春;;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9年12期
5 李陶;陈林菊;范英;;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我国省区碳强度减排配额研究[J];管理评论;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沈月琴;;森林碳汇及其市场的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刘立伟;;发展自愿减排市场,拓宽碳交易途径[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3 赵成柏;毛春梅;;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4 安烨;钟廷勇;;PCDM与我国居住建筑节能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5 公维凤;周德群;王传会;;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与碳强度约束下经济增长优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6 孙耀华;仲伟周;庆东瑞;;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7 夏飞;;论构建“低碳经济”社会体系[J];当代经济;2011年19期
8 王菊;崔秀平;李娟;房春生;张阳;;基于总成本分析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量谈判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10 金艳鸣;;我国各省电力工业碳排放现状与趋势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泓波;李家启;谢宏佐;;试论应对气候壁垒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唯;张金灿;;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梅娟;;碳交易情景下森林碳汇会计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芳;王贺猛;;后2012时期清洁发展机制的法律地位分析[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余光英;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通;碳交易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芬;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静;基于社区的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杨晓庆;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崔秀平;温室体减排国际市场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贺佳佳;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的隐含碳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荆哲峰;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宗茜倩;法经济学视角下环境刑事立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琨;基于国际碳交易的森林碳汇市场价格探讨[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穆岩峰;基于三维模型的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谭婷莉;推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涂毅;;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王灿;陈吉宁;;Parameter Uncertainty in CGE Modeling of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Carbon Reduction in China[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年05期
3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4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许宪春;齐舒畅;杨翠红;赵同录;刘轶芳;满讲义;;国民经济各部门水资源消耗及用水系数的投入产出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五[J];统计研究;2007年03期
5 万钧;CERs怎么由概念变成收入[J];中国科技财富;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199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J];江苏环境科技;1991年02期
2 ;联合国各国使团代表听取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报告[J];环境科学研究;1992年05期
3 Jan Sinclair;张维平;;全球气候已经开始变化[J];世界环境;1992年02期
4 曹毅,常学奇,高增林;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05期
5 林而达;中英联合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潜在影响评估项目介绍[J];世界环境;2002年03期
6 楚东;不必等待[J];w,
本文编号:1675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7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