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研究
本文选题:环境意识 切入点:结构特征 出处:《商业时代》2013年28期
【摘要】: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最新一次的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全国性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结构特征相比个体特征更能影响居民的环境意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有着不同的生成逻辑;作为个体经历的环境事件在环境意识的生成中发挥重要的建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城乡居民的环境意识同时表现出了社会结构规制和社会事件建构的面向。
[Abstract]: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cial transformation.In this paper, SPSS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national data of the latest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in China (CGSS 2006).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can affect the resident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more tha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residents has different generative logic, and environmental events as individual experiences play an important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In this sense,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shows the orient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regulation and social event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草根志愿组织资源汲取的微观机制及制度启示”(12YJC840034)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马戎,郭建如;中国居民在环境意识与环保态度方面的城乡差异[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1期
3 王彦斌;滇池环境保护中的个人态度与行为——对滇池流域千名调查对象滇池环保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振燕;;山西省城市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2 王琪延;王俊;;公众环境意识中日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的抽样调查数据[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刘小梅,刘裕;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势能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4 赵卉卉;王远;王义琛;谷学明;王芳;;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5 彭远春;;试论我国公众环境行为及其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吴丽娟;金红艳;;中国环境意识发展的组织性障碍与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秦华;任大鹏;;公民法律意识的量表测量:一个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J];法学家;2009年05期
8 杨柳;;浅谈当代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高教论坛;2007年06期
9 尹瑛;;风险的呈现及其隐匿——从“太湖水污染”报道看环境风险的媒体建构[J];国际新闻界;2010年11期
10 孙岩;宋金波;宋丹荣;;城市居民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秀玉;郭远远;;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政府响应[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莉莉;行动者及其行动能力[D];上海大学;2011年
3 白龙飞;当代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与昆明城市发展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2年
4 周月鲁;基于社会营销的水土保持行为与传播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吴丽娟;环境意识的组织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孙耀武;促进绿色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游桂云;环境责任保险模式选择与定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陈利顺;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朱清;居民环境偏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10 冯霞;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马明子;我国农村环保传播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韩业庭;环境传播中的大众传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白金;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祥宗;社会学视野下的城市水环境治理[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郝世亮;生杰环境脆弱地区农民生存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亮;城市居民绿色消费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金小红;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人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静;杭州市居民对城市居住环境评价的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李文娟;影响个人环境保护行为的多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戎;必须重视环境社会学——谈社会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梁山,张翼;增强环境意识 促进经济发展[J];理论界;1998年02期
2 杨秀平;翁钢民;;旅游区管理者环境意识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3 周锦;孙杭生;;江苏省农民的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03期
4 林英;;厦门美好的环境来自环境意识——厦门环境保护见闻[J];特区企业文化;1995年01期
5 李传红,黄水祥,朱文转;论环境质量的消费性与环境意识[J];生态经济;1999年04期
6 蓦见;;爱护环境先清洁心里的垃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年06期
7 罗雪英;;绿色壁垒对提高我国企业环境意识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29期
8 孙杭生;;环境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9 刘金鹏;;探析我国公民环境宣传教育的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0年13期
10 刘金鹏;;探析我国公民环境宣传教育的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军;;从环境教育的视角探讨环境保护法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2 吕耀平;求渊;;丽水市城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第八卷(环保分卷)[C];2005年
3 秦大唐;胡旭成;;国际贸易与环境意识[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4 冯奇;;材料、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于华;高伟;周芳芳;;关于基地修整相关问题的探究[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6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红卫;;城市环境物理教学的认识与探索[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刘凤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增强环境意识[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9 胡洁瑛;郑全全;;环境意识研究:公众现状调查和行为模型构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毕帼英;许燕;;5.12汶川震后帐篷期普通公众和环保人员的环境心理比较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蔡忠平;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在我省举行启动仪式[N];福建科技报;2008年
2 石楠楠 海通 华康;武邑三管齐下创一流软环境[N];衡水日报;2006年
3 ;提高环境意识 创建绿色乐山[N];乐山日报;2006年
4 ;带头参与“创卫” 共建和谐家园[N];宜春日报;2007年
5 山西省定襄县职工幼儿园张晓燕;启蒙教育应培养环境意识[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刘长军;开展创绿活动 建设美好家园[N];盘锦日报;2008年
7 文献中心 莫作钦;美国人的环境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通讯员 要凯朝 侯建兵;汾西城区环境整治成效明显[N];临汾日报;2007年
9 李冰洁;爱护环境 从谁做起[N];经济日报;2005年
10 毛巍邋关锋 记者 韩雪洁;促进企业清洁生产[N];吉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丽娟;环境意识的组织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曾昭鹏;环境素养的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海鸿;基于环境价值分析的设计改进理论与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孟雪靖;农村水污染经济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李恩;中国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郑斌;中国城市群环境合作机制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戴秀丽;生态价值观的演化及其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时军;环境教育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臧辉艳;美国环境教育及其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倪佳;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行为方法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绘建;报纸的环境意识[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若忍;上海市民环境意识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静慧;在高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初步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静;杭州市居民对城市居住环境评价的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孙小恭;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广河;环境道德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海香;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文娟;影响个人环境保护行为的多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87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8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