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财富禀赋与理性境界——关于理性行为动机的马斯洛与马歇尔之辩

发布时间:2018-04-02 05:13

  本文选题:经济人假定 切入点:自利动机 出处:《学术月刊》2011年11期


【摘要】:自利动机假定和"最大化"分析范式是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座架与基础逻辑构件。它反映了斯密、马歇尔置身的生产力低下、财富匮乏的前工业化时代人们追求物质生存需求满足的行为机理。马斯洛发现财富快速增长的工业化时代人们的行为动机与财富匮乏时代有着重大不同,也即随着收入增加和物质生存需求满足程度提高,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动机会逐渐向自我实现动机递变。工业化国家近年来不断扩展的企业家慈善捐赠行动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就是经济人行为动机由单一生存需求动机向多元复合高层动机转变的一个明证。主流经济学把贫困环境下以生存为基本诉求的经济行为人错置到摆脱了贫困和生存困扰、消费品堆积如山的当代,把一种与贫困时代合宜的经济学假定丝毫无改地带入富裕时代的经济学,是导致经济人假定失真的一个主要根由。现代经济学在承纳人的经济自利动机的同时,应该为人的自我实现、社会责任、利他等高层心理动机的涌现和张扬留出理论通路。
[Abstract]:The assumption of self-interest motivation and the paradigm of "maximization" are the core theoretical frames and basic logical components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It reflects Smith, Marshall's low productivity. The behavior mechanism of people's pursuit of material survival needs in the pre-industrial era of wealth scarcity. Maslow found that the motives of people's behavior in the rapid growth of wealt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era of wealth scarcity. That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com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material needs, the behavior motivation of economic actors will gradually change to self-realization motivation. It is a clear proof that the motive of economic man's behavior has changed from a single motive of survival demand to a multi-level motive. Mainstream economics has misplaced the economic actor who takes survival as the basic demand in the poor environment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survival puzzles. The accumulation of consumer good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has brought an economic assumption appropriate to the era of poverty into the economics of the rich age without any change. Modern economics sh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path for the emergence and publicity of high-level psychological motives such as self-realiz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ltruism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环境与生态学视角的企业衍生机理研究”(7117222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3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增刚;刘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与新政治经济学结合[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涛;肖绣文;;“经济人”与人文关怀[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东京;勿要误读“经济人假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方小玉;《中国的难题》编辑印象[N];学习时报;2006年

3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贺京同 那艺;经济主体“双重动机论”及其经济学意义[N];光明日报;2009年

4 王东京;三个假定 三个原理[N];北京日报;2004年

5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断想[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刘志彪(作者系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诚信需要恰当的制度设计[N];新华日报;2002年

7 滕荣康;经济学呼唤人文关怀[N];金华日报;2006年

8 何帆;跟老子学经济学[N];证券时报;2002年

9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黄如金;制度、行为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李俊辰;斯密的经济道德情操药方[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茂初;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98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98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b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