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工人同意与抗争——马克思主义论述及其当代意义
本文选题:劳动过程 切入点:同意 出处:《理论月刊》2011年12期
【摘要】:本文试图在对马克思及其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动态演变,描述了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工人同意的产生机制,解释了资本主义工厂如何从市场专制到霸权的变迁,以及变化的劳动过程如何形塑了不同的工人抗争方式。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Marx and Marxism after Marx scholars reviewed capitalist labor process theory,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capitalist labor process, describes the mechanism of monopoly capitalism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workers agreed to, explain how the factory from the change of capitalist dictatorship to market hegemony, and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how to shape the different workers protest.
【作者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分类号】: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游正林;;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中的有关文献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2 闻翔;周潇;;西方劳动过程理论与中国经验:一个批判性的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娜;;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与生产政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志忠;顾善赤;;汽车企业建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08期
3 赵小仕;;劳动关系中的集体谈判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4 岳玲;;基于协和控制的团队绩效管理[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8期
5 岳玲;;管理控制和绩效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0年03期
6 彭恒军;;重建“阶级话语”:工会维权的合法化和正义论基础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王毅杰;周现富;;劳动过程中的关系运作——一项基于钢筋工人的经验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蒋璇;;劳动过程理论及其经验研究之简评[J];黑河学刊;2010年12期
9 顾光青;;劳资关系变动、协调与认识演进[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10 许叶萍;石秀印;;在“社会”上贡献,于“市场”中受损——女性就业悖论及其破解[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蔡菲;;劳动过程理论评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晓晖;;劳动过程理论:简史、核心理论及在中国的运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王越子;企业权力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中国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4 吴清军;国企改制与传统产业工人的转型[D];清华大学;2007年
5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小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荣艳;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夏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肖蓓;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同;以法治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2 程芳琳;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内部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芙蓉;改制后的企业工会维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毕艳红;工人阶级意识衍生存续的分析框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学智;广州番禺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现状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私营企业技术工人的日常抗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林乐峰;从国企工人的生产政治看社会主义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赖厚盛;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纱厂工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玲玲;公民权视角下的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玲燕;“赶工时”游戏[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2 游正林;;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中的有关文献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3 沈原;;“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4 游正林;不平则鸣:关于劳资冲突分析的文献综述[J];学海;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江帆;论服务劳动过程的本质和特点[J];求索;1988年05期
2 秦元文;工作琐记[J];企业管理;1991年05期
3 陈云卿;劳动过程中经营活动的改革和发展[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5期
4 武云;严格管理育新人[J];党建与人才;2000年09期
5 张朝宁;;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的两个理论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6 唐忠新;我对马克思劳动过程三要素说的理解——兼与薛志贤同志商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7 卢嘉瑞;略谈马克思的高级使用价值说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1986年09期
8 郑士贵;主观因素和劳动过程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7期
9 陈志中;略论生产力的要素[J];求是学刊;1980年01期
10 赵云岭;;要注意区分“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J];教学与研究;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菲;;劳动过程理论评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晓晖;;劳动过程理论:简史、核心理论及在中国的运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永志;;正确看待新技术革命条件下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4 许光伟;;技术、劳动过程与价值——理解马克思企业理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陶友之;;《关于工人参与生产要素分配的探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6 韩立新;;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生态学问题[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董瑞华;;马克思的劳动和资本关系理论与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赵润琦;;劳动与异化劳动[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陈永志;;马克思企业管理理论与当代管理劳动探讨——兼谈私营企业主管理劳动的属性[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毓帅;;重塑我国劳动者群体尊严的基本途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冬玲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情感劳动:不平等的又一种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文建明;重拾劳动在教育中的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杨沛英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引入物化劳动力概念诠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祝光荣 张显照;为谁辛苦为谁甜[N];巴中日报;2006年
5 刘志强;职工只应对劳动过程负责[N];中国邮政报;2004年
6 周凌虹 顾生庚;各级工会送清凉送安全送法律[N];常州日报;2010年
7 胡问鸣;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N];人民日报;2006年
8 李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五种途径[N];山西科技报;2007年
9 白永亮;MSN办公还是偷懒公司管理的误区与陷阱[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授 龚群;人的尊严及其实现[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中国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3 吴清军;国企改制与传统产业工人的转型[D];清华大学;2007年
4 王迎春;技术与资本的共谋及其对现代性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0年
5 郑庆杰;国企变迁中的工人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D];上海大学;2011年
6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7 姜通;马克思理论视域下的艺术品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U,
本文编号:1702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0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