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发展、阶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批判性研究
本文选题:阶级结构 切入点:理想类型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2年08期
【摘要】:关于阶级结构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曾做了系统的考察。在回顾、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独特区分之上的:资本主义前史和真正的资本主义,并阐述了无产阶级化条件下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资本积累过程。然而,这一前提对落后国家来说并非是无条件成立的。在不平衡发展的国际分工体系下,落后国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倾向于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同国内外资本竞争,最终无法实现半无产阶级化向无产阶级化的转变。
[Abstract]: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lass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arx's political economics has done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In the review,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found that Marx's theory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unique distinction of Capitalism: capitalism history and true capitalism, and expounds the process with infinite development space the condition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However, this premise is no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backward countries. Not in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the ability to obtain excess backward country surplus value is limited, and therefore tend to use absolute surplus value production mode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apital competition, can not achieve the ultimate the semi proletariat transition to the proletaria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桢;;经济增长与波动理论的综述与批判——基于“资本积累”的视角[J];兰州学刊;2011年05期
2 罗长远;;FDI、国内资本与经济增长——1987-200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04期
3 陈刚;冯艳;杨亮;;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10期
4 张翔宇;赵峰;;资本积累、社会结构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9年08期
5 杜丽永;;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发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6 曾光;;长三角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比较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周贺;常晓明;冷奇;;贸易条件与资本积累[J];经济视角(下);2010年06期
8 杨星;资本积累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9 马力;谭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09年12期
10 李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俊;;资源约束,资源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铁民;;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战略分析[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3 曹东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现代经济增长癖的形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5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祖六/演讲;环境、能源与经济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泰欣;我国储蓄者比率2015年见顶[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赵鸣骥;创新激发经济增长[N];中国财经报;2002年
4 张晓静,,张开飞;经济增长能否承受税收高速增长之重[N];中国税务报;2005年
5 蔡f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N];湖北日报;2001年
6 陈 颐;教育是经济增长关键因素[N];经济日报;2003年
7 李茹萍;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珠海经济增长提速[N];经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比学;7%,我们有信心![N];人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杜萍;经济增长良好 降息大可不必[N];市场报;2001年
10 余少谦;实现农村和谐经济增长[N];福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9 徐璋勇;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5年
10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刘玲玲;资本主义精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周永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本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7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0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