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与非均衡: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的辩证思想研究
本文选题:经济发展战略 切入点:均衡发展 出处:《党的文献》2012年06期
【摘要】: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如下历史演进过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到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再走向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均衡发展。在此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发展的辩证思想。面对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邓小平肯定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也必然是高速度的,他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思想,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目标调整到切实可行;同时,高速度不是匀速前进,而是波浪式向前发展,要争取若干个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邓小平提出一个大政策,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区域发展步骤上,他逐步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在新的起点上,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均衡与非均衡关系的辩证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Abstract]:New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 from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lanned economy, and then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In this process, Deng Xiaoping put forward a lot of dialectical thoughts about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e face of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economic backwardness, Deng Xiaoping affirmed tha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ust and must be carried out at a high speed. H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idea of "three steps" so that the speed and goal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be readjusted to practicability; at the same time,High speed is not a constant speed advance, but a wave forward development, we should strive for a number of faster and better efficiency stages.Deng Xiaoping proposed a big policy to allow some people, some regions to get rich first, and eventually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eps, he graduall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two overall interests".In the past ten years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adjustment of national income structure has been deepened and the regional gap has been narrowing.On the new starting point, Deng Xiaoping's dialectical though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librium and disequilibriu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ill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分类号】:F091.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敬胜;;论邓小平“两个飞跃”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实践与理念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3 李正华;;邓小平、陈云的改革思想比较[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4 周新城;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地研究苏联演变问题的重大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胡安全;;新时期中共党内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胡安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意识的嬗变与执政党的思想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王新建;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的宽广视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马小林;刘沧海;;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开琼;;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及增进民族团结的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心月;;邓小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研究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磊;王宏淼;;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权文荣;;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程淑兰;;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本质要求[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4 廖胜华;;科学发展观地域化的广东类型[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5 黄卫平;郑超;;经济特区的政治逻辑——献给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6 彭先兵;倪新兵;;基于东莞看实施“和谐共享战略”建设幸福广东的路径[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雅儒;;论新一轮思想解放——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9 程中原;;毛泽东理论问题指示平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正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6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燕杰;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波;和谐社会构建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宇;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实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敏;中国共产党党建主线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唐建阳;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于晓军;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刘莹;基于马恒昌小组精神的企业创新精神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越辉;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的非均衡推进模式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2 ;小平南巡讲话[J];商务周刊;2008年Z2期
3 黄新全;;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4 罗元铮;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J];财经问题研究;1984年01期
5 王眉征;;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 提高财政工作水平[J];财政研究;1984年02期
6 刘恩专;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J];南开经济研究;1993年06期
7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基础是教育[J];上海成人教育;1994年09期
8 从兴学;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学习《邓小平文选》[J];中国劳动;1983年10期
9 季纲;;努力增加利润收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J];投资研究;1983年06期
10 蒋映光;理论的支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研究[J];经济学家;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青;;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2 郭学旺;;邓小平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探析[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杨和屏;;浅析邓小平关于争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思想[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钟声;;浅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5 黄国华;;中国现代化和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牛冬梅;;解析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7 廖坚;;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初探[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8 义术;;从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协调发展——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的实践与发展[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9 潘石;;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与精髓:强国富民[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10 范朝敬;;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绍朋;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艳 高博;信息与创新[N];科技日报;2008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张幼文;经济问题的体制原因[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张立栋;邓小平的经济思想[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5 王中保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四届论坛在巴黎召开[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柏晶伟;着力避免比较优势陷阱和凯恩斯主义依赖症[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谢良兵;从9个到20个[N];经济观察报;2010年
8 记者 柏晶伟;《马洪文集》出版发行仪式在京举行[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9 梦霖;《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N];人民日报;2009年
10 周天勇;中国公共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N];学习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杰;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2 周耀宏;毛泽东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刘洪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晓航;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浅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何世州;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杨秀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清林;论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构想及其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苏杨;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及当代价值[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洪峰;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凸现[D];郑州大学;2002年
10 冯国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探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1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1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