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一种新洛伦兹曲线模型:建构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05 10:06

  本文选题:洛伦兹曲线 切入点:收入分配 出处:《经济评论》2014年02期


【摘要】:洛伦兹曲线模型研究是近年来收入分配领域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先提出了几种应用效果良好的模型,用国外文献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与国际上通用的数据对这些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说明新模型远优于利用现有文献中模型构造的模型。然后将其中效果最好的模型用于研究我国的收入分配。本文使用了湖北省2009年、2010年、2012年三年的收入分配抽样数据,用其形成分组数据,然后用新洛伦兹曲线模型对产生的分组数据进行拟合,再利用拟合得到的模型估算基尼系数,证明由此得到的基尼系数与从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基本相同。估算得到的洛伦兹曲线几乎准确地通过分组数据点。说明本文提出的洛伦兹曲线模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适用于研究我国的收入分配。对湖北省收入分配数据的分析说明,我国城乡收入分配中财产性收入不平等最严重,甚至部分人口尚无财产性收入。农村转移性收入的数量或比例还落后于城镇。
[Abstract]:The study of Lorentz curve model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search fields in the field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se models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foreign literature and international data. It is shown that the new model is far better than the model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existing models in the literature.Then the best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In this paper,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ampling data of Hubei Province in 2009, 2010 and 2012 are used to form the grouping data, and then the new Lorentz curve model is used to fit the generated grouping data, and then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estimated by the fitted model.It is proved that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Gini coefficient calculated from the sample data.The estimated Lorentz curve is almost accurate through grouped data points.It shows that the Lorentz curv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The analysi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data in Hubei Province shows that property income inequality is the most serious i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and even part of the population has no property income.The quantity or proportion of rural transfer income lags behind that of cities and town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改善居民收入的效果评估研究”(项目号:12AZD030)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收入分配两级分化测算的理论、模型与应用研究”(项目号:09YJA790152)的支持
【分类号】:F014.4;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竞钰;曹一家;黎灿兵;薛晨;;基于基尼系数的复杂电网结构的异构性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1年02期

2 王祖祥;张奎;孟勇;;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J];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3 王红霞;;基于一族新洛伦兹曲线的收入不平等测度——以湖北省城镇及农村的收入数据为例[J];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4 王宋涛;吴超林;;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宏观消费效应研究:模型、方法与数据[J];经济评论;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竞钰;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陈娟;基于FGT指数的城乡内部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注收入分配研究观点综述[J];南方论丛;2007年02期

2 岳修庆,张建;收入分配问题探讨[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文娟;孙楚仁;;国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1期

4 叶爱华;;收入分配差距测度方法及评述[J];科技风;2008年16期

5 郑彩祥;;在新古典框架内分析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6 陈奇志;陈家鼎;;关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一点注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庄健;张永光;;基尼系数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关联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8 刘国光;向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过渡——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些思考(下)[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11期

9 刘国光;向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过渡——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些思考[J];城市;2003年06期

10 王祖祥;张奎;孟勇;;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J];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宝瑜;王峰;;我国居民收入非均衡程度研究[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2 刘维奇;于巧丽;;基尼系数的估计与实证研究[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3 仲长远;李优亮;郭艳霞;李阳;;新时期北京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与思考[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张勇格;;试论就业对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娜;李孟军;;GMDH神经网络算法在分析基尼系数上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赵曙东;;对外开放对我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张蕾;;中国农畜产品虚拟水-耕地资源区域时空差异演变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冯振环;;分形: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特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张淑云;;构建和谐社会值得关注的两个经济指标[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张玮东;;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其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基尼系数不重要[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刘国光;研究宏观经济形势 要关注收入分配问题[N];经济参考报;2003年

3 周其仁;收入分配的一个倾向与另一个倾向[N];经济观察报;2006年

4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傅勇;问题不在于基尼系数该如何计算[N];中国经营报;2006年

5 市统计局原局长 吕彬章;收入分配差距缘何敏感[N];宁波日报;2008年

6 邹声文;西部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基尼系数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碰撞[N];浙江日报;2006年

8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着力探求公平发展的大国经济模式[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梁美娜;中国人收入差距是否会越拉越大?[N];中国经营报;2005年

10 邢矛青;基尼系数要中国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韬;综合水资源管理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董碧松;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振滨;互联网测量与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胡喜生;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城市化耦合的关系[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周青梅;转型期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赵桂芝;中国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7 赵亮;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碧虹;大学教师收入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金振宇;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对消费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佳;中国地区碳不平等:测度及影响因素[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收入差距测度方法研究及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衡量[D];山东大学;2009年

2 张倩;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秋娟;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6年

4 黄书毅;基于中美企业地区分布的人才集聚度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冯振华;新疆收入分配问题评估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6 刘士朋;公平分配与我国收入差距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岳翠云;我国收入分配的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08年

8 何雯;陕西省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高林渊;收入差距研究方法比较兼云南省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邵同尧;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14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14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a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