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的学源基
本文选题:“包容性增长” + 收入差距 ; 参考:《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摘要】:"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新的增长理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重农主义到亚当.斯密,以及现代人们对传统经济增长观的认识与反思,都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源基础,而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及增长价值观的紊乱等构成了"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现实背景。"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是多元的,其理论框架除了注重通过"共同参与"消除或缓解贫困外,还应包括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重构经济增长价值观等内容。倡导"包容性增长"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发展、代际间公平发展以及消除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等目标。
[Abstract]:As a new concept of growth, inclusive growth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From Aristotle, Confucian philosophy, agronomy to Adam.Smith, as well as modern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reflection on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economic growth, all provide an indispensable source of learn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growth", and the income gap is too large.The extensiv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isorder of growth values form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inclusive growth".The connotation of inclusive growth is pluralistic, and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not only focuses on eliminating or alleviating poverty through "joint participation", but also includes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 mod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growth values and so on.The purpose of advocating "inclusive growth" is to achieve harmonious and equal development among people, to develop equitably among generations and to eliminate other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岳彬;;包容性增长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袁祖社;;由“增长-进步本位”的物本价值观到“民生-幸福本位”的人本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历史性变迁及其实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安宇宏;;包容性增长[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4 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09年01期
5 陆岷峰;张惠;;“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J];江南论坛;2010年11期
6 范永忠;范龙昌;;包容性增长理念及现实意义[J];理论与改革;2010年06期
7 韩保江;;领会“包容性增长”的深意[J];理论视野;2010年10期
8 冯海波;;“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学理澄明及其现实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王利清;;中国不平等的消解有赖于共享式增长[J];前沿;2009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茉楠;[N];首都建设报;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丛军;王曼;;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2 张燕;;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王妍;;商事登记中行政权力定位的理论思考[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4 毕仲春;陈丽珠;马小平;;国家与市场关系变迁过程中——我国竞技篮球的市场化转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刘亚云;李艳翎;钟丽萍;范成文;;中国竞技体育的“包容性增长”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罗剑朝;王磊玲;;农户融资绩效区域差异分析——基于1995—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黄子平;;“十二五”期间应如何贯彻“包容性增长”理念[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8 赵巧艳;;文化包容性发展:理论与对策[J];长白学刊;2011年06期
9 陆岷峰;张惠;;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10 杜文忠;唐贵伍;;西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波;;“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包容性增长”内涵分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2 马小勇;;中国农民风险防范行为及其政策含义[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马小勇;;陕西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及其政策含义[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马小勇;;陕西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及其政策含义[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蒋永穆;;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基于预期效用函数的分析[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8 纪玉山;刘洋;;从“单一”到“包容”:中国经济增长理念的传承与超越[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周小亮;;保障改善民生制度建设的理论回溯与框架构建[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法宪;重庆市锰矿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许秀川;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岳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生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杨敬宇;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杨亮;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贺庆平;中国金融控股集团权利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连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2 金玉清;民勤县生态农业发展途径及效益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3 栾文建;农民工就业困境及其对策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钟健;和谐社会视角下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黎有才;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朱培巧;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投融资长效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曹宗一;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晓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李亚亚;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及其效率评价[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陈慧飞;小额信贷与农户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09年01期
2 王必达;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一个文献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胡宝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容性问题的若干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0年01期
4 王利清;;中国不平等的消解有赖于共享式增长[J];前沿;2009年12期
5 贾凤兰;;中等收入陷阱[J];求是;2010年20期
6 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7 朱勇,吴易风;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内生增长——新增长理论发展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8 范燕宁;当前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10年
2 周建军;[N];人民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包容性增长”的学源基础、理论框架及其政策指向[J];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2 胡永和;;“有利于穷人的增长”与中国城镇反贫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杨永恒;田新民;;基于经济增长视角下的北京市最优收入差距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05期
4 丁艺;;从市场发育透析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J];消费导刊;2008年18期
5 侯伟;;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品牌(理论月刊);2010年Z2期
6 肖成刚;;对经济高增长下四川城镇居民收入偏低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1年05期
7 逄世强;沈晓梅;;经济增长的社会代价[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年01期
8 季建林;政府调控地域性收入差距的政策选择[J];人文杂志;1992年05期
9 王桂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差异与人口迁移关系之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7年01期
10 张凯!湖北;老百姓收入知多少?[J];社会;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秀玲;柳杨;;政府行为外部性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2 张勇格;;试论就业对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实;;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及协调发展[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王思涛;;公平与效率对话:维护社会公平[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5 韩翠翠;;基于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梅翠;;我国各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的制约[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扈兵;;收入分配的新理念: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宜勇;池振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金雁;;公平与效率:对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10 王舒玉;;浅议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管理原则[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庆国;收入差距拉大拖累经济转型[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李强;要防止收入差距太大和太小两种极端[N];北京日报;2006年
3 ;三成人感叹收入差距太大[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易宪容;收入差距拉大可怕在哪?[N];上海金融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惟;高管与操作工收入差距拉大[N];文汇报;2008年
6 宫希魁;做大“蛋糕”让更多人分享[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7 赵振华;如何看待我国的贫富分化[N];解放日报;2005年
8 周锦尉;重视收入差距的“黄牌警示”[N];解放日报;2007年
9 任启兴;切实解决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N];华兴时报;2010年
10 求是 ;正确看待收入差距[N];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尼楚君;收入与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影强;我国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陈春良;中国转型期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的动态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李变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乔明睿;就业权利失衡与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洪洁;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关继荣;试析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杜蕾;城市居民男女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单其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及影响因素[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丽莎;政府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组合[D];西南大学;2011年
8 赵欣欣;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樊园杰;出口贸易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邵同尧;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44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4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