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突破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7 14:27

  本文选题:低碳经济 + 技术锁定 ; 参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摘要】:为全面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低碳经济的实现依赖于技术创新,只有以过硬的技术作保障,才能从源头制止更多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低碳发展。但是我国低碳经济存在着"技术锁定"现象,技术锁定使我国现代产业体系难以形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文章从我国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的现象出发,分析了技术锁定的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投资风险巨大、国际技术转移困难、低碳消费观念滞后等综合因素影响。文章提出了低碳技术锁定突破点是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并分析了与之对应的跨越型技术路径和顺轨型技术路径。文章还针对不同的路径,提出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实现技术跨越的对策。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ow-carbon economy is imperative.The realization of low carbon economy depend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ly by using excellent technology as guarantee can more pollutants be stopped from the source and low carbon development can be realized.However,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technology locking" in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form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consumes a large amount of energy and caus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tarting from the phenomenon of low carbon economy technology locking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echnology locking because of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weak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huge investment risk and difficulty i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Low carbon consumption concept lag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factor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locking is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and gradual innovation, and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leapfrog technology path and the track type technological path.Aiming at different path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and realizing 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08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项目(006)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昊光,姜秀兰;必须防止外资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2 王启仿;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论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3 张庆君;;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中国省际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司志宾;张东辉;;地区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07年05期

5 刘霖,秦宛顺;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7期

6 张东辉;司志宾;;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9期

7 滕建州;梁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吗?——基于时序列的随机收敛和收敛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8 张国强;沈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新进展[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陈玉宇;黄国华;;中国地区增长不平衡与所有制改革[J];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10 陈晓玲;李国平;;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红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贾彦利;中国区域政策对区域差距影响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4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葛虹;支撑面板数据下的生产函数及生产绩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胡仲明;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赵光华;陕西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曾光;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清春;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瑞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鹏飞;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崔晓熳;秭归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吴学榕;地区差距及户间差距[D];浙江大学;2006年

4 宋艳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5 兰永生;我国分税制改革与地区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吴佩;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条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倩;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梁彦博;劳动力流动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9 刘晓伟;中国经济增长趋同性和财富聚集的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龚莉;中国县域经济差异及测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2 陈迎;潘家华;庄贵阳;;斯特恩报告及其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2期

3 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导报;2009年05期

2 王芳;;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14期

3 李虹;;低碳经济背景下化石能源补贴改革障碍及中国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4 贾亚男;;从低碳经济看我国乡镇企业发展[J];企业导报;2010年11期

5 沈金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J];企业导报;2010年11期

6 刘书洋;胥留德;;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年36期

7 张金英;;低碳经济与产业技术创新框架的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10期

8 邢江波;;浅析煤炭企业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务管理[J];知识经济;2011年05期

9 张洪潮;王欣欣;;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04期

10 陈纪文;;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铁铮;;森林是最大有机碳库[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2 铁铮;杨品舒;;我国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问题分析[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3 林震;费衍慧;;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福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郭秀君;田文美;;低碳经济与我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5 汪恭礼;;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途径与建议[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6 陈建成;程宝栋;;森林与低碳经济刍议[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7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坤建;岳学文;奎建蕊;方晋;方海东;潘志贤;杨艳鲜;纪中华;;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宋天和;洪伟达;;以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陈爱萍;张存岭;赵德勤;朱占英;;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加速淮北城市转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杨二;冰箱技术锁定健康保鲜坐标[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山人乙;谁来“修理”知识产权[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长彬;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文艺;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范基平;低碳视角下的呼包鄂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钟志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5 邬莎;低碳经济下武汉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吴沙沙;山东省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捷;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云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毅;北京市绿色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9 马毓徽;西安市低碳城市建设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皓炜;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3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63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2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