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4-17 20:36

  本文选题:产业融合 + 融合途径 ; 参考:《经济评论》2012年05期


【摘要】: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特征和趋势,受到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近十年来关于产业融合的分类、途径、识别与测度、效应等理论问题已出现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系统阐述了产业融合若干深层次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产业融合的分类是将产业融合理论研究引向深入的基础,目前存在按产品或产业的性质、产业融合的过程、融合技术的新奇性程度等多视角的分类,尚未取得统一;产业融合的途径和驱动力基本取得共识;产业融合的识别与测度方法尚不完善,成为产业融合研究的热点和新趋向;产业融合的效应随着产业融合实践的拓展有待做更深入更广泛的理论揭示。
[Abstract]:Industrial convergence is a new feature and trend of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hich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economic circl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have been discussed.Many valuable research results have appeared in the theoretical problems such as effect.This paper reviews these documents 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progress of some deep-level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dustrial convergence.The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s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At present, there is a multi-angl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product or industry,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he degree of novelty of fusion technology, and so on, which has not yet been unified.The approaches and driving forces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are generally agree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are not perfect, and it has become a hot spot and a new trend in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With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practice,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needs to be revealed more deeply and widely.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1AZD0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超循环演化与融合拓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20317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产业融合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IB-093)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武汉市高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50431091)的资助
【分类号】: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2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3 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年06期

4 李美云;;国外产业融合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新;;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的路径转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2 刘栋;万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昝廷全;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詹新寰;孙忠利;王先亮;;产业融合机制下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8 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毛荐其;;我国产业自主创新机会窗口与路径——一个基于产业成长曲线的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柳旭波;;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理论的新发展[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2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张凤;;两化融合背景下传统产业发展研究[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邹文英;;“三网融合”对电信改革的影响初探[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风;;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郝晓兰;;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转型——草原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选择[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季红;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朱卫东;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特征分析及管理体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于良春;自然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理论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青;本地电信的管制与竞争[D];山东大学;2005年

6 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郭俊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郭鸿雁;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广电产业合作竞争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9 滕颖;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陈建华;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华斌;江西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4 修广利;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融合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养生旅游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周剑风;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军民融合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喻学东;大部制下产业技术融合模式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马世跃;基于价值链的包铝集团生产性服务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9 胡穗生;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分析[D];汕头大学;2001年

10 陈慧;面对入世: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刘淑琴;胡定勇;;产业融合与企业融合化成长的关联机制初探[J];煤炭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3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厉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2年04期

5 张梅;;浅议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产业融合现象[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刘宗梅;;从产业的定义探讨产业融合的分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7 陈柳钦;;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前提[J];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05期

8 周振华;产业融合: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兼析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案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9 陈柳钦;;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驱动产业融合[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10 朱瑞博;价值模块整合与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2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李荣;;基于产业融合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李怀勇;;信息化时代的市场融合范式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徐殿龙;产业融合:区域经济的战略选择[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卢东斌;产业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N];经济日报;2001年

3 梁怡;产业融合研究:边界模糊化和经济服务化[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经济年鉴主编,,研究员 张兆安;产业融合也是创新[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 厉无畏;把握国际产业发展三大趋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高涤陈;流通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N];光明日报;2010年

7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体改所研究员 史炜;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王建军;分工和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5 林民盾;横向产业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晓涛;产业演进论[D];四川大学;2007年

7 胡国平;产业链稳定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魏芳;基于产业组织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英杰;范围经济视角下的产业融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武晓强;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刚;高技术产业融合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吴颖;基于信息化时代的产业融合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刘宗梅;产业融合类型与产业演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万春华;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宋红坤;信息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65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65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