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流经济学为何热衷于数理建模——兼析唯理主义在经济学中的渗透
本文选题:现代主流经济学 + 建构理性主义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经济学自独立之始就承袭了古希腊的自然主义思维方式,并深深地打上了建构理性的特性。首先,斯密之所以构设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很大程度上就源于接受了重农学派的自然主义思维,后来无论是李嘉图影响下的英国学派还是萨伊领导下的法国学派都继承了斯密经济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思维;其次,边际革命的兴起导致了经济学转向对稀缺性资源配置的研究,从而使得经济学的自然主义特性更为凸显;最后,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名义上继承了英国的"古典"或"新古典"传统,但其基本思维已经被法国的唯理主义传统改造了,从而具有了强烈的建构理性特性。经济学的建构性之所以日益隆盛,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主要勃兴于启蒙运动以后,而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唤醒知识分子的理性,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家逐渐倾向于把理性视为人类实际行为的依据,或者希望基于建构理性发现社会规律并用之指导社会实践。
[Abstract]:Economics inherited the naturalistic thinking of ancient Greece from the beginning of its independence, and was deeply characterized by rational construction. First of all, Smith built up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dern economics to a large extent from accepting the naturalistic thinking of the agricultural school. Later, both the British school under Ricardo's influence and the French school under Say inherited the materialist and naturalistic thinking in Smith's economics. The rise of marginal revolution has led to a shift in economics to the study of scarce resource allocation, which makes the naturalism of economics more prominent. Although mod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classical" or "neoclassical" in English nominally, its basic thinking has been transformed by the tradition of rationalism in France and thus has strong constructive rationality.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increasing constructiveness of economics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heories of modern social sciences flourished after the Enlightenment, and the core of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was to awaken the rationality of intellectuals. Theorists tend to regard rationality as the basis of human actual behavior, or hope to discover social law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ity and guide soci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分类号】:F09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毕金平;;我国税收立宪之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刘茜;刘欣葵;;“国家视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7 尹德洪;;早期的法和经济学思想研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许娟;;举报成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举报的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尚志远;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琪;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刘艳荣;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富强;;西方主流经济学潜含的意识形态之表现及危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4期
2 蒋满元;;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穆勒问题”及其解决尝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朱富强;;如何理解经验科学的“价值中立”?——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一元化意识形态及其保守性[J];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4 张谊浩,周晔;经济学建构理性主义与进化理性主义的比较研究[J];学术研究;2004年04期
5 张谊浩,陈柳钦;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张谊浩,陈柳钦;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张谊浩,陈柳钦;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J];社会;2004年09期
8 张谊浩,陈柳钦;“建构”和“进化”理性主义的经济学意义[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朱富强;;现代经济学中人性假设的心理学基础及其问题——“经济人”假设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比较[J];经济学家;2011年03期
10 朱富强;;现实制度如何进行人本改造——与常修泽教授商榷[J];学术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袁恩桢;;以人为本的经济学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4 胡乐明;;工具理性主义及其批判——兼论经济理论的评价标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雷建炎;;我所看到的美国经济学[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鲁宓;中国经济学家:风雨2005[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2 宫敬才;阿玛蒂亚·森的经济学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林光彬;难量化的“快乐”比易量化的“财富”更值得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4 复旦大学 马涛;经济学人的利益纠葛[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张伟邋汪小勤;“经济人”假设与伦理[N];光明日报;2008年
6 顾自安;制度分析的经济意义[N];中国信息报;2005年
7 朱富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马歇尔: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经济学大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秋风;文艺复兴型国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萧敢;为了经济学更多包容性更强解释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李怀;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制度人”假说[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悦;回归经济的本质[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颖林;经济学人性假设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孙庆武;经济学理性的哲学反思[D];东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75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7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