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对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
本文选题:南京市 + 增长阻尼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摘要】:由于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没有限制情况下降低的现象,即为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本文将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合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解释资源环境复合要素,对传统的阻尼模型进行修正,定量测算资源环境对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结果表明,南京市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对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为0.03611。充分发挥资本对资源环境的替代作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人口的增长率是实现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Abstract]: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land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that is, the damping effect of resources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combined, the compound eleme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re explained by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the traditional damping model is revised, and the "growth damping"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njing is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njing is rapid, and the 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a more obvious restric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damping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0.03611. It is the basic way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njing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bstitution of capital to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o reduce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南京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编号:项目XZ101028410)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2 计志英;中国资本存量的永续盘存法估计[J];江苏统计;2003年08期
3 谢书玲;王铮;薛俊波;;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4 易理强;金晓斌;周寅康;;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毛军;我国资本存量估算方法比较与重估[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6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7 徐中民,陈东景,张志强,程国栋;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J];土壤学报;2002年03期
8 张芳怡;濮励杰;张健;;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奇瑛;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松;冯敏玉;袁爱清;赖发英;肖小红;;江西省近五年的生态足迹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2 叶长盛;刘平辉;陈荣清;;江西省近5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4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刘建兴,丁一,刘敬智;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5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丁一;;调整的生态足迹方法在辽宁省的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6 蒋依依,王仰麟,李卫锋,韩荡,牛慧恩;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成茂,马履一;基于3S技术的水库集水区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8 李文君;工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宦茂盛,袁艺,潘耀忠;地区级城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周海丽,史培军,徐小黎;深圳城市化过程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自组织模型的高技术产业组织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2 王静慧;县域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典型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马爱锄;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罗贞礼;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谢鸿宇;基于空间综合生态足迹分析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赵建;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蒙永胜;新疆绿洲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4年
8 陈全国;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韩冬炎;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理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伟;研究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定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郝翠晔;区域生态经济技术与效益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宇峰;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令;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薛宏雨;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测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魏枫;黑龙江省人力资本与绿色经济增长[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武继磊;透明交互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岳隽;基于Web GIS的铜川区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9 鲁丰先;中国省级区域生态占用的计算与分析[D];河南大学;2003年
10 储冰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蓓蓓;刘友兆;董荣;;淮南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王铮,郑一萍,冯皓洁,李丽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安全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5期
3 朱振华,濮励杰,彭补拙,刘晶;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及保护对策——以吴江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4 郭贯成;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以江苏十三个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5 陈江龙,曲福田,王启仿;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6 谭荣,曲福田,郭忠兴;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7 王维国,杜修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8期
8 宋旭光;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1期
9 李洪心;生产者模型的求解与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10 李晶;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颖;经济增长中土地利用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庞丽;经济增长中能源政策的计算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德林;江苏省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农地非农化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爱芳;刘存丽;陈昌云;张艳芳;邵劲松;;南京市中心城区道路绿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4期
2 许壮;田向红;;南京市2010年镇村小水厂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年04期
3 ;市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南京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J];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07期
4 ;三废治理[J];表面工程资讯;2011年04期
5 陈子玉;李栋梁;刘存丽;;南京市江北工业区大气污染物对主城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化工成为南京铁腕治污重点[J];江苏氯碱;2011年04期
7 殷金兰;;新形势下城乡污水总体规划研究[J];中华建设;2011年08期
8 王向前;;让江苏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省政协积极建言“大气污染防治”[J];江苏政协;2011年09期
9 王亚娟;;污泥无害干化制砖[J];砖瓦世界;2011年08期
10 ;环境月历[J];环境与生活;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予燕;黄辉军;刘红年;;南京市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污染水平[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梅卓华;;基于TM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周彬;杨达源;董杰;唐继刚;;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南京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4 芮冬梅;陈建江;冯银厂;;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源及其对策[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爱霞;方炎明;;利用两种藓袋监测南京市空气重金属污染的季节变化[A];Abstract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stematic Lichenology & Bryology[C];2010年
6 徐振涛;张予燕;;南京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梅卓华;孙洁梅;赵春霞;张哲海;;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8 杭维琦;薛光璞;;南京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9 陆燕宁;;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法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毛久庚;袁灿生;;南京市规模化奶牛场粪便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量;不仅要GDP更要天蓝水碧[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记者 毛庆 通讯员 金勇军;今年南京市污水处理投入5亿元[N];南京日报;2005年
3 蔡玉高;南京市长今年须完成30个环保指标[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顾巍钟 高杰;南京大力整治不节能住宅[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南晨;南京市消协启动家庭环境质量调查[N];消费日报;2006年
6 姚国勇;环保“绿黑榜”设得好[N];蚌埠日报;2008年
7 绿波;让绿化当主角 [N];中国花卉报;2004年
8 徐小` 邵艺;政绩考核要看群众满意度[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记者 盛家宝;南京市六合区重金征集滁河整治良方[N];中国水利报;2006年
10 徐小` 刘晓东;南京力争全年310个蓝天[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爱霞;南京市空气重金属污染的藓类和树木监测[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樊曙先;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元素及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梁骏;南京酸雨对土壤和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丁爱芳;江苏省部分地区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与生态风险[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李铁柱;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强;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蒋振欣;南京市蔬菜产地环境与蔬菜产品安全监测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顾丽华;南京市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童尧青;南京地区霾天气及其污染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王月菡;基于生态功能的城市森林绿地规划控制性指标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杨旭曙;南京市典型区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张彩峰;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吸附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丁素君;南京市环境空气中典型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陆晓燕;南京市城市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的观测分析与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马建宏;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76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7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