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震区生态经济次协调的低碳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1 05:44

  本文选题:灾后重建 + 次协调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针对汶川灾区经济高碳化引发生态经济次协调的现状,从时空结构和运行结构两个层面分析次协调状态的演化机理,提出次协调状态以"状态参量潜伏性、局部行为混沌性、系统结构突变性"的特征,从系统结构-功能角度入手,分析次协调状态形成机理;从能源结构、产业模式、技术体系、资源能力、环境容量等状态参量的角度,构建灾区生态经济次协调的控制机制;从发展生态生产力、调整经济生产力的角度,构建灾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ub-coordination caused by high carbonization of economy in Wenchuan disaster area,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sub-coordination state is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space-tim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sub-coordination state is put forward as "latent state parameter, chaos of local behavior". From the angle of system structure-functi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b-coordinated state is analyzed, and the state parameters such as energy structure, industrial model, technical system, resource capacity, environmental capacity, etc.,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energy structure, industrial model, technical system, resource capacity,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so on. From the angle of developing ecological productivity and adjusting economic productivity,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disaster area is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低碳技术与经济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汶川大地震灾后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恢复重建研究”(08&ZD009) 教育部重大项目“循环经济系统综合集成理论与技术及实现”(08JHQ0002)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文杰;潘英姿;徐卫华;王晶晶;白雪;;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2 徐新良;江东;庄大方;邱冬生;;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估[J];生态学报;2008年12期

3 花利忠;崔胜辉;李新虎;尹锴;邱全毅;;汶川大地震滑坡体遥感识别及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评估[J];生态学报;2008年12期

4 黄勤;刘波;;四川产业结构变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6期

5 徐玖平;杨春燕;;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产业集群调整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6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庆;基于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随机期望值控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秦胜君;复杂适应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赵业清;基于多Agent的钢铁生产复杂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楚贤;基于元模型的工程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郭立群;GEOINT服务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羽;应对未料灾变的实存装备局部再设计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盖立春;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钊;基于计算智能的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宋东明;面向复杂产品概念设计的综合集成研讨厅问题求解过程与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丽萍;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韩城洲;基于系统工程方法的巨化铁路运输公司停时压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杨杰;基于信息熵和分形维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 陈晓翼;银河水电站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陈波;动作模仿中镜像神经元的自动编码机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斌;新农村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7 丁德琼;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企业质量技术信用模糊综合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一弓;基于分步集成方法的项目集成管理系统框架构造[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罗足根;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张岳军;厦门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素兰;严金明;高成凤;;四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2 廖旭,高常波,张书栋,吴凤泰,郑双成;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海城5.6级地震震害统计和损失评估[J];东北地震研究;2000年02期

3 杨山;发达地区城乡聚落形态的信息提取与分形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4 马瑾;陈顺云;刘培洵;汪一鹏;刘力强;;用卫星热红外信息研究关联断层活动的时空变化——以南北地震构造带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5 陈晓清;崔鹏;程尊兰;游勇;张小刚;何思明;党超;;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危险性应急评估[J];地学前缘;2008年04期

6 卢永坤;曾应青;周光全;非明伦;陈坤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震害综述[J];地震研究;2007年04期

7 叶润青;邓清禄;王海庆;;基于图像分类方法滑坡识别与特征提取——以归州老城滑坡为例[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8 葛学礼;贾抒;;江西九江—瑞昌M5.7地震房屋震害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1期

9 蔡宁,杨闩柱,吴结兵;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10 文Z,

本文编号:1781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81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