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何以立德:对“嫌贫爱富”现象的经济解释

发布时间:2018-04-22 01:32

  本文选题:道德 + 嫌贫爱富 ; 参考:《经济评论》2013年05期


【摘要】:中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道德滑坡问题,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嫌贫爱富"愈演愈烈。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道德问题,通过"机会"和"资本"两个概念探讨"嫌贫爱富"现象背后的动机和解决策略。人们为了把握未来的机会,需要在当前尽力提高自己动用资本的能力。经验证据表明,资本实力最大化确实是人们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动机。以此为出发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资本实力最大化动机的社会网络模型。模型表明,面临预算约束的利益主体必然采取"嫌贫爱富"的行为模式。"嫌贫爱富"是一个纳什均衡,意味着道德上的批判无助于改变这一行为方式。发展金融体系,利用商业网络替代私人关系网络可以减轻人们对私人关系的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嫌贫爱富"这一道德问题。
[Abstract]:China is now facing a serious moral decline, one of the important manifestations is the growing dislike of the rich and poor. This paper examines this moral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and discusses the motivation and solution strategy behind the phenomenon of "loathing for the rich" through the concepts of "opportunity" and "capital". In order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future, people need to do their best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use capital in the present.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maximization of capital strength is indeed an important motivation for people to construct social relations. As a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oci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the motive of maximization of capital strength.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benefit subject facing budget constraints must adopt the behavior pattern of "loathing the poor and loving the rich". Loathing for the rich is a Nash equilibrium, meaning that moral criticism does not help to change this behavior. Developing financial system and replacing private relationship network with commercial network can reduce people's dependence on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olve the moral problem of "loathing rich"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北海道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差异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71273020)的支持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的资助(编号:留金发[2010]3006)
【分类号】:F0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邹平林;;道德滑坡还是范式转换?——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及其出路[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2 刘文革,张广中,曲振涛;道德文化、腐败与经济转型——对中国转型期一个基于道德腐败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3 李建德,罗来武;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新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道德理论[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4 韦森;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J];开放时代;2002年06期

5 孙立平;“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王小锡;;论道德的经济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京钟;;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弈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杨柳青;杨志会;;从被害方视角批判沉默权鼓吹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3 潘春阳;何立新;袁从帅;;财政分权与官员腐败——基于1999-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03期

4 王小锡;;八论道德资本——道德在何种意义上成为资本[J];道德与文明;2011年06期

5 陈振娇,赵定涛,扶元广;租金博弈中的腐败与民主监督——转型期民主监督的腐败预防机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6 杨军芳;郑少锋;;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的生态控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姚春平;;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因素论析[J];文史博览;2006年16期

8 尚震宇;;中国国家经济战略的实现路径[J];管理现代化;2012年03期

9 李小红;;论有效教学的有效性与伦理性[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02期

10 杨通进;;制度伦理视阈中的道德建设及其进路[J];道德与文明;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保建云;;权力租金、寻权与权钱交易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刘文革;;腐败的检举成本与收益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肖芳;周方召;;存在监管的司法寻租行为博弈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宗和;;浙商竞争力的解析与提升[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7 秦海林;;论非正式制度失灵[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李建德;程芸;;经济与文化的协同演化[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娜娜;行动者、关系与过程: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来;中国文化经济的理论渊源与现代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叶建亮;交易扩展中的信用——一个制度与组织的视角[D];浙江大学;2004年

4 游劝荣;法治成本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韩冰;信用制度演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夏绪梅;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冯萌;会计契约经济性质及法律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阮守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陈燕;我国信用环境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维民;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犯罪控制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新;道德起源、演化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田文静;我国会计舞弊行为特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娜;经济学视角下商业贿赂成因及治理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新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传媒呈现状况及原因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5 关洪申;构建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陈晓云;德性的信仰基础及其现代境遇[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范瑾;探析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凤;公司监事会的职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亚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张娟;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现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春新;经济学能远离道德吗?[J];财经科学;1995年06期

2 徐大建;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2年05期

3 阎孟伟;;“道德危机”及其社会根源[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4 陈彩虹;道德与功利——现代经济学的一种理解和现代经济学面临的选择[J];东南学术;2001年06期

5 樊纲;“不道德”的经济学[J];读书;1998年06期

6 盛洪;道德·功利及其他[J];读书;1998年07期

7 姚新勇;“不道德”的经济学的道德误区[J];读书;1998年11期

8 胡鞍钢,过勇;转型期防治腐败的综合战略与制度设计[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9 王泽应,刘湘波;论道德资本要素对市场经济低效困境的化解[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10 王小锡;再谈“道德是动力生产力”──答周荣华同志[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剑雄;;道德滑坡的经济学诠释[J];经济改革;1996年05期

2 秦岩;卷首语[J];中国改革;2001年07期

3 毕秀水;;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提局限——基于自然资本约束的马克思主义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4 孙晓毛;试论思想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冯锋;张瑞青;闫威;;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的企业创新网络特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9期

6 许经勇;论资本与资本市场[J];经济纵横;1994年05期

7 许经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资本市场的确立[J];北方经济;1994年02期

8 宋冬林,毕秀水;新经济增长理论前提批判[J];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9 何雄浪;李国平;;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牛华勇;怎样看效率与公平?[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200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郭松民;穷人比富人更讲信用[N];湘声报;2006年

2 王石川;请经济学家心系百姓胸怀民瘼[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傅勇;主流经济学家:傲慢的“效率主义”者[N];国际金融报;2005年



本文编号:1785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85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