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演化模式研究
本文选题:创新集群 + 模式 ; 参考:《理论探讨》2012年01期
【摘要】: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创新集群不仅是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动力源和创新中心,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文章首先界定了创新集群的内涵;其次,根据动力源的不同将创新集群演化路径总结为市场自组织、政府主导和混合驱动型三种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的创新集群政策进行了设计。
[Abstract]:As an effective form of space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cluster is not only the main carrier to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growth pole, power sour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untry. Firstly, the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cluster.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ower sources, the evolution path of innovation cluster is summed up as market self-organization, government-led and hybrid driven development mode. On this basis, the government's innovative cluster policy is designed.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分类号】: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昱;;论创新集群发展中的后发国家政府行为及政策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付信明;张劲松;张文辉;;中美典型高技术创新集群的比较分析——以硅谷和中关村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3 陈守明;王朝霞;;创新集群的混合型成长路径——圣地亚哥生物技术集群的案例[J];经济论坛;2010年03期
4 钟书华;;创新集群的发育、成长路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5 郑小勇;;创新集群的形成模式及其政策意义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联蓉;王利明;;破窗理论与大学班级管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李忱,李颖明;企业经营战略协同机制的系统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李东来;冯玲;;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年06期
4 孙淑生,李必强;试论集成的内涵与特征[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5 方先明;牟星;;基于协同理论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6 刘丽娟;编辑系统的复杂性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陈然;宫伟;;浅析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J];才智;2011年11期
8 杨超;阴训法;;试论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9 张小兰;;档案管理数学模型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郑健壮;徐寅杰;;创新型企业影响创新型集群创新资源集聚和扩散的机理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志勇;;论学科交叉的自组织机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郝云宏;李文博;曲亮;;企业集成创新系统的深层耦合机理及其复杂性涌现[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贺轩;;基于强度结构协同效应的城市立体化研究指引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姜宏;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任锦鸾;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佘震宇;复杂经济系统演化建模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甘国友;固态置换反应原位合成MoSi_2-SiC复合材料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6 孙淑生;企业集成系统和企业管理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方先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杜湘瑜;基于综合集成的虚拟样机测试与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许学国;组织学习力提升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10 吕瑞华;复杂经济系统混沌预测方法与多层局势决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丽群;城市交通与住宅开发协调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晓飞;“软件城市”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姬飞;基于创新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武锁庆;人地协同进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5 褚效中;化学振荡反应机理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韩小龙;混沌分形理论在期货市场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姚荣涵;基于最大信息熵的居民出行分布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范尧;高师体育院系篮球教学自组织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文彬;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供应链成员竞合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彭芳;基于协同商务的信息协同管理与集成[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静;;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李红升;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经济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7期
3 刘春香;;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7期
4 马颂德;;加强创新集群培育 实现高新区新跨越[J];中国高新区;2006年10期
5 李勇,史占中,屠梅曾;促进发展中国家企业集群形成的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3期
6 钟书华;;创新集群的发育、成长路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7 赵新刚;郭树东;闫耀民;;美国圣地亚哥的创新集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年08期
8 王缉慈;王敬甯;;中国产业集群研究中的概念性问题[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9 郭利平,沈玉芳;新经济地理学的进展与评价[J];学术研究;2003年07期
10 肖广岭;创新集群及其政策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才盛;;服务外包产业:向创新集群推进[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年07期
2 葛佳慧;;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区:国际化造就的创新集群典范[J];华东科技;2011年07期
3 毛才盛;;服务外包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问题剖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年07期
4 《建设创新型新疆的战略研究》课题组;;建设创新型新疆的战略研究[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5 ;我国首个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落户陕西[J];中国计量;2011年07期
6 姚蕊;柏丹;黄华;;大连软件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J];经营与管理;2011年09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西川;刘国柱;;基于技术链与产业链交互效应的创新集群构建路径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敬甯;王缉慈;;中国创新产业集群研究——以深圳数字电视产业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陈海华;陈松;;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徐人平;舒晓楠;王坤茜;;论快速成型与技术创新[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滕堂伟;曾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实质、问题与对策[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6 徐人平;舒晓楠;王坤茜;;快速成型和技术创新[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熊胜绪;黄昊宇;;硅谷的创新机制分析[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同f;;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的空间扩散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杜跃平;;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与培育技术创新轨道[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陈晓红;彭子晟;;构建湖南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秋怡 陈碧红;发展的“加速器”:创新集群[N];四川日报;2010年
2 记者 盛利;中法创新集群合作论坛举行[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郭涛;穆荣平:用基金纽带串起创新集群[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4 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岳华峰;培育创新集群 建设一流园区[N];经济日报;2009年
5 记者 龚友国;中法产业创新集群首次智慧碰撞[N];中国企业报;2010年
6 通讯员 张顶文;创新集群闵行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化高地[N];上海科技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陈碧红 李秋怡;领跑者和追赶者携手创新[N];四川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全面实施“创新2020”[N];科技日报;2011年
9 刘文波;创新:成就今天,拥有未来[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李壮;创新集群 区域经济繁荣的星星之火[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魁礼;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仵凤清;基于自组织理论与生态学的创新集群形成及演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王福涛;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于秀彬;科技创新集群的系统科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卫国;创新集群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韩继坤;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园区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建军;硅谷模式及其产学创新体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8 许继琴;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范硕;英国“剑桥现象”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Hong Yong-Woong;在华韩资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柱;创新集群建构的理论、路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丽莎;创新集群的生成机制及其政策选择[D];郑州大学;2011年
3 付颖;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科技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产颖;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王晶晶;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曹建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集群形成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耿永记;知识密集地区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推进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姬飞;基于创新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王宇;技术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绩效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姜凯耀;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及演化机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6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8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