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天津市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本文选题:碳排放 + 驱动因素 ; 参考:《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年09期
【摘要】:天津市拥有中国重要老工业基地和低碳城市试点的"双重身份",当前面临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的能源刚性需求巨大和减排压力日渐增大的双重压力,因此制定适宜天津市现阶段发展特征的碳排放政策迫在眉睫。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天津市2001—2010年的CO2排放进行了估算,结合低碳城市试点指标剖析了天津市面临的减排困境;为找出解决办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天津市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能源消耗总量、人口指标、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指标等是CO2排放的关键因素,并由此得出结论,天津市碳减排的工作重心应集中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能效、倡导低碳消费等方面。
[Abstract]:Tianjin has the "dual identity" of China's important old industrial base and low-carbon city pilot, and is facing the double pressure of huge energy rigidity demand and increasing pressure of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stage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formulate a carbon emission policy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ianjin. The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method recommended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is used to estimate Tianjin's CO2 emissions from 2001 to 2010, and the plight of Tianjin's emission reduction i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ilot indicators of low-carbon cities.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ianj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population index,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the key factors of CO2 emissions. The focus of carbon abatement in Tianjin should focus on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utilization structure,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advocating low carbon consump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No.07&ZD018)
【分类号】:F224;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汪东;汲奕君;孙志威;朱坦;;天津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12期
2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3 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4 李忠民;孙耀华;;基于IPAT公式的省际间碳排放驱动因素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2期
5 许冬兰;刘晓芳;;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7 冯相昭;邹骥;;中国CO_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8 李国志;李宗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9 郭朝先;;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辉;;GM(1,1)模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总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2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3 饶金丽;黎东升;熊娜;;基于VES模型的湖北英山茶叶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4 沈菊红;;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在农民收入和消费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5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6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8 孙炳;姚建;符苗苗;;四川省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9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10 董智;王世进;;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涂启玉;张茂林;;小波神经网络预测电价的新改进[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3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杜鹃;;长寿风险对年金产品的偿付压力分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8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佟长福;李和平;;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杨启成;卷烟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姝慧;我国石油行业供求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延静;我国煤炭行业供求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英杰;安徽省农业环保数据库系统建立[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颖;时间序列指数平滑算法的改进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宏海;中散公司小灵便型船队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施冬梅;K航运公司中韩航线配船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卢兴林;基于GARCH模型的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波动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孟繁彬;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云鹤;;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中国的能源消费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2 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3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4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5 查冬兰;周德群;;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J];系统工程;2007年11期
6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8 宋帮英;苏方林;;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不公平及其原因探析——基于中国37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数据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9 汪东;朱坦;李珀松;;天津市工业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10期
10 周大地;当前我国能源形势回顾及趋势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雪慧;河南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D];厦门大学;2009年
2 邓晓;基于LMDI方法的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敬水;;中国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汝醒君;苏利阳;陈茜;;基于减物质化的中国碳排放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12期
3 张彬;姚娜;刘学敏;;基于模糊聚类的中国分省碳排放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4 李莉;;上海市能源CO_2排放及节能减排的减碳效果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5 王伟林;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经济;2008年12期
6 聂锐;张涛;王迪;;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9期
7 雷厉;仲云云;袁晓玲;;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8 林志周,周国玲,张军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灰色预测和灰色关联分析[J];河南科学;2000年03期
9 李敏,周雄,王文兵,韩买良,殷杰,于m8,滕济林,李星伟;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的灰色关联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赵剑;;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法在地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辉;;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城市环境噪声主要影响因素[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2 廖鸿茜;别君霞;;灰色关联分析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念平;龙舜心;朱赤晖;关军;;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文集[C];2002年
4 张艳;秦耀辰;;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周永章;杨海生;王祖伟;王鹤立;刘祥伟;王音;;中国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6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晓;王铮;;中美碳排放量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金碧;黄贤金;;江苏省城市碳排放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黄静;高良敏;;淮南市碳排放定量核算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洁;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颖春;相关行业或开展碳排放强度试点[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钟欣;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贸易报;2009年
4 周兆军;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商务时报;2009年
5 郭一信;中国碳交易机制五年内成型 三大问题待解[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练好内功是根本[N];人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津农;今年我国能源需求增速趋降[N];工人日报;201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郭朝先;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晶;增长中转变 调整中成长[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公欣;政策信号明确 中国碳交易“谜局”将破[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卓;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广为;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动态效应建模[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海玲;管制政策下中国出口贸易的二氧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刘小敏;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范英英;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白羽;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减排路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2 任静;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刘世珍;武汉城市住宅室内空气品质现状调查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林明;燃煤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5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6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7 金汝蕾;碳排放演化动力系统理论及演化情景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8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9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10 付伟;湖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87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8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