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增长与赤字刚性
本文选题:赤字刚性 + 经济增长 ; 参考:《商业时代》2012年12期
【摘要】: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中,财政赤字频繁出现,并且存在着某一期出现赤字带来后期持续出现赤字的情况,本文称之为"赤字刚性"。关于财政赤字的效应众说纷纭,但对于累积的巨额财政赤字的负面效应却少有异议。本文试图探讨"赤字刚性"形成的内在机制,并据此提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Abstract]:In the economic practice of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fiscal deficit appears frequently, and there exists the situation that the deficit appears continuously in a certain period, which is called "deficit rigidity"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effect of fiscal deficit, but there is little disagreement abou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accumulated huge fiscal defici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deficit rigidity" and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分类号】:F061.2;F8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W·乔根森;钟学义;;日本和美国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年04期
2 沈斌华;抑制通货膨胀 管好市场物价[J];前沿;1995年03期
3 谷源洋;;1995年世界经济形势“喜忧相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02期
4 吕庆哲;;1995年世界经济形势[J];中国国情国力;1996年03期
5 尚;;经济“软着陆”后仍需保持稳定[J];中国财政;1997年01期
6 张曙光 ;赵志君 ;廖黎辉;;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效应[J];浙江经济;2000年11期
7 ;联合国有关机构发布经济预测报告 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3.5%[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03期
8 邵洁;;强势经济造就强势货币?(下)——兼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J];中国货币市场;2003年06期
9 郭利;姜润宇;;论近期我国的价格总水平波动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01期
10 杨琦;;关于我国GDP统计的观点综述及客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令华;;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2 骆永民;袁春瑛;;论公共安全的维护与经济增长——基于产权保护理论的解释及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袁新华;李彩艳;缪为民;;我国渔业经济增长的制度经济学分析[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林嗣明;;福建省金融增长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5 罗光强;谭江林;;湖南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及其调控[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新生;;东亚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主义政治[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杨硕;;一个经济增长率——制度效率——专业化分工水平增长率相互制约模型的性质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崔巍;;运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谐社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不必降低经济增长速度[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9 郑长德;;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10 刘宪;;资产泡沫的分类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振华;如何理解“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N];解放日报;2006年
2 记者 陈志萱;明年经合组织整体经济增长将放缓[N];经济日报;2006年
3 刘铮 张旭东;莫让“预期”落空[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亚行预测:中国今年增速为10.1%[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王光平;林毅夫:明后两年经济增长率仍会较高[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建友;美国经济强劲回升[N];光明日报;2005年
7 记者 江亚平;印度经济涨与落 老天脸色很重要[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预计200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升至2.1%[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9 特约撰稿 王建;防“滞胀”将逐步成主题[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余根钱;警惕2006年经济增长的三个下坠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唐颖;东盟五国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陈炳福;中国的国防支出需求和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卢二坡;转型期中国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宏瑾;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沈伟;中印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何筱微;我国通货膨胀过程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尊厚;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10 孔令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章晶;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宫兵;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经济增长预测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郝亮;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孙竹;基于系统动力理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包鑫;关于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那明;美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李晓羽;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曾桃华;湖南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张建秋;中国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的落差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2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9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