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力资本对福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3 15:54

  本文选题:人口老龄化 + 人力资本 ; 参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鉴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分析了不同养老保险方案下外生和内生人力资本对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世代交叠模型中加入内生人力资本变量会弱化人力资本对福利的负面影响;当养老金缴费率不变时,将人力资本视为内生变量的福利损失达一生消费的5.5%,而视为外生变量情况下为12.6%;当养老金替代率保持不变时,内生人力资本情况下福利损失达一生消费的4.5%,外生人力资本情况下为8.8%。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human capital on welfare under different pension insurance schemes are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on welfare can be weakened by adding endogenous human capital variable to the superfluous model, and when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pension is unchanged, The welfare loss of human capital as an endogenous variable amounts to 5.5% of lifetime consumption, while that of human capital as an exogenous variable is 12.6. when the pension replacement rate remains unchanged, In the case of endogenous human capital, welfare loss is 4.5% of lifetime consumption, and that of exogenous human capital is 8.8%.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522232)
【分类号】:F0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车士义;陈卫;郭琳;;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J];人口与经济;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颖;倪超;;中国人口转变的经济效应——基于省级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倪超;贾妙元;;一个持久的争论——论中国人口红利[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31期

3 鲁璐;任保平;;老龄化时代中国人口红利向何处去[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7期

4 杨英;林焕荣;;基于理性预期的第二人口红利与储蓄率[J];产经评论;2013年02期

5 李涌平;江维;;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和展望[J];人口学刊;2013年05期

6 白仲林;宋涛;刘建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是否依然存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7 郑扬;;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2期

8 张丽杰;;人口红利相关问题综述[J];当代社科视野;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飞;CSI住宅与普通住宅对比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2 周洋;我国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红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钱群飞;嵊州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4 白晓华;朝阳市龙城区农村养老保障措施完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玉;甘肃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杨翔宇;河南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林焕荣;基于理性预期的第二人口红利与储蓄率[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武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中国资金供求的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2 王德文,蔡f ,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3 陈卫;都阳;侯东民;;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问题?[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蓓;郭熙保;;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9年11期

2 李勋来;;“馅饼”的做大与分割——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王海建;耗竭性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本积累内生经济增长[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4 兰海霞;;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王永中;高凌云;;金融发展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评述:人力资本积累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刘伯雅;;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8年07期

7 林伟光;;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模型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崔巍;;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再研究——科学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与经济增长关系[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崔巍;;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再研究——科学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与经济增长关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刘楠;张国芳;豆俊梅;;考虑人力资本积累的随机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金融经济;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邹薇;李淑峗;;人力资本结构与长期经济增长:一个新的分析思路[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庄子银;;当代西方新增长理论[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4 邹薇;代谦;;适宜技术、人力资本积累与长期增长[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德余;;公正、效率与公共政策的价值逻辑——当代主流政治经济伦理学之比较及其对中国改革的政策含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曾国安;;论市场经济的性质[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7 高进云;乔荣锋;;国外关于福利计量的研究述评及其对我国资源环境政策的启示[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隗斌贤;;新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罗斌;;论知识流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10 史登峰;孙婧;;论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宫希魁;人力资本积累:争创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关键[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史晨昱;阿斯莫格鲁:专家时代通博难得[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齐红倩 张时治;投资“银发产业”大有可为[N];中国贸易报;2000年

4 彭战;数量经济学与和谐社会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李华芳;云深不知处 揭秘无尽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兰纪平;不能光看 GDP[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张宇燕;经济增长与社会动荡的 “托克维尔效应”[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谢立中;寻找发展的黄金关联点[N];中国社会报;2004年

9 徐康宁;资源、制度与经济增长[N];新华日报;2007年

10 明庆忠;从可持续发展思想走向可持续性科学[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勇;新增长理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2 张效莉;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测度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常玉春;货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6年

5 张盈华;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李小胜;创新、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吴郁秋;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珂;中国经济福利的动态及社会福利的可持续改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志刚;运用修正的世代交叠模型研究年龄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6年

2 单芳;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刘山;自然资源约束下的最优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4 林宁;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8年

5 吴晖琴;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的优化分析[D];江苏大学;2006年

6 张维维;教育投资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晓冬;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鹏辉;内生经济增长与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姜涛;社会资本累积状态及其对家庭福利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翁志明;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2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92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