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政策促进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供给学派革命的启示
本文选题:减税 + 供给管理 ; 参考:《商业时代》2013年23期
【摘要】:20世纪70到80年代,供给学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面临资源边界约束,供给学派革命给予诸多启示。
[Abstract]:From 1970 to 1980's, supply school had a great influe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became the second revolution of western economics. China's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face resource boundary constraints, and the supply-school revolution has given a lot of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分类号】:F091.3;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继广;沈志群;;高铁经济:城市转型的新动力[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钟祥财;;供给学派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3 吴富佳;论供给学派革命与中国经济政策调整[J];江淮论坛;2001年04期
4 刘继广;沈志群;;论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J];金融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向子龙;;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政府投资[J];党史博采(理论);2009年08期
2 乔洁;秦萧;沈山;;高速铁路经济效应研究进展与前瞻[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8期
3 刘继广;沈志群;;理念融合、功能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J];金融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4 寇琳琳;;新时期我国铁路融资模式再探索[J];建筑经济;2013年05期
5 赵庆国;;高铁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的量化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6 张长升;;论供给学派思想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维[J];社科纵横;2005年06期
7 沈志群;马波涛;;调整公共政策,解决我国铁路债务问题[J];铁道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8 沈志群;;关于我国铁路债务问题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年07期
9 吴晨映;;萨伊定律的发展与供给决定理论再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鲁元娜;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孙彩梅;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3 张春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宏观管理的统筹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张潘;吉安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开发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魏倩楠;货币政策成本传导渠道探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2 汪燕敏;王冠;丁华;;京沪高铁对皖北地区的预影响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松华;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松龄;有效率才有公平——供给学派的公平、效率和分配观[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薛进军;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04期
3 毛晖;;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启示[J];北方经济;2007年06期
4 孙宝强;供给学派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现实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5 鲁传一,李子奈;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1999年01期
6 孙宝强;;供给学派理论及其对中国的现实启示[J];珠江经济;2005年08期
7 葛惟熹;;怎样看待供给学派理论[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1年03期
8 郭熙保;;从需求经济学到供给经济学——供给学派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1989年05期
9 杨林枫;;费尔德斯坦与供给经济学派[J];当代财经;1987年05期
10 佟福全;当前西方经济思想的变革与给我们的启示[J];河北学刊;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罗斌;;论知识流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6 张妍蕊;温新建;;论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7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守纪;;法律起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林金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机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王军;;健康、贫穷与经济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晓生;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2 张晓 郑易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N];华夏时报;2001年
4 本版编辑 蔡荣鑫 周天芸 徐现祥;实现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N];广州日报;2006年
5 陈忠斌;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N];光明日报;2003年
6 左小蕾;推动共享性的经济发展[N];民营经济报;2007年
7 海南省财政厅 赵逸楠;破解经济增长的斯芬克斯之谜[N];海南日报;2011年
8 万冬梅;产权与经济增长[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9 陈宇峰;经济增长已无法改变社会不平等[N];财经时报;2007年
10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超越简单的线性思维[N];经济观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朱翊敏;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7 潘向东;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制度安排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南守重;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玲;资本主义精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彭高旺;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3年
3 张光森;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4 邬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大平;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中国实证[D];湖南大学;2003年
7 吴明哲;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D];厦门大学;2001年
8 周莹玉;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增长[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王凌云;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1年
10 胡莹;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5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4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