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区域的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与分析——以张掖市及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7 10:07

  本文选题:生态承载力 + 生态足迹 ; 参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摘要】: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张掖市甘州区和整个张掖市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结合张掖市自身特点选取了具有张掖市地域特色的项目种类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最后,把张掖市甘州区与整个张掖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实现区域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建议。
[Abstract]: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Ganzhou District and Zhangye City in 2008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types of project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ye City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ye City.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causes of this result are analyzed. Finall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 between Ganzhou District of Zhangye City and the whole city of Zhangye C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realizing regional coordination, harmon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杰;;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述评[J];农业与技术;2008年03期

2 李翔,许兆义,孟伟;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4 姚猛;韦保仁;;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资源与产业;2008年03期

5 章锦河;张捷;;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向阳;任一新;郭平毅;;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2 王丽晔;;1998~2005年金华市生态足迹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3 桑秋;苏飞;张平宇;;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4 蒋小平;;基于生态足迹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徐柳园;李洪波;;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6 柏家平;丁伟;李玲琴;于龙;;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曲靖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7 何光荣;刘雷;曾慧卿;郑子英;刘香华;;饶河源生态功能区生态承载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8 杨伟伟;雷冬梅;徐晓勇;;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9 夏吉昆;于龙;;县域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云南省沾益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10 伍燕南;王跃;;由表及里的苏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书昆;褚建勋;;循环经济体系的宏观分析及其对综合国力指标的影响[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邬洁;孟伟;吴明作;周继良;;河南省2006年18个城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3 袁远;孙中党;;郑东新区生态环境健康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谭华汉;;鹤地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傅和玉;;基于生态效率理论的循环经济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6 张琦;马文林;;生态卫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李斌;李娜;;我国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8 陈诗波;王超;;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现状分析[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铁松;王文敬;任德有;李剑;;我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四川南充城市案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兰新萍;龙如银;;基于动态产量的长三角地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士锋;西北民族地区不同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时空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邱红;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王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综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向明;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山地型旅游区生态健康诊断与调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白龙飞;当代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与昆明城市发展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2年

9 蔡为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晶晶;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欧阳莹;环鄱阳湖区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马丽珠;昆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黄玉景;园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铸三;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大气降水—植物—土壤间N含量动态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吴小玲;基于生态足迹的醴陵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高晓瑾;济南市产业生态化评价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亚平;青岛城市景观健康评价与空间结构优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延安;济南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尚海洋;徐中民;;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3 史占国;张国方;;汽车生态足迹探寻[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11期

4 黄肇义,杨东援;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痕迹分析方法[J];城市规划;2001年11期

5 顾晓薇;王青;李广军;王军;;应用生态足迹指标对沈阳市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6 张波;王青;顾晓薇;李广军;;铁岭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9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10 龙爱华,张志强,苏志勇;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焰;;“超载”的地球[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02期

2 刘力,郑京淑;东北地区生态消费水平的区域可持续性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6期

3 谭许伟;王东明;张建军;李玉芳;;沈阳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8年01期

4 白雪;王秋兵;韩春兰;;东港市生态足迹分析[J];经济师;2010年04期

5 邓柏盛;聂国卿;尹向飞;;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湖南生态环境压力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赵红丽;卢玉文;;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新疆兵团可持续发展探讨[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王闰平;崔克勇;陈凯;赵月红;;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足迹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3期

8 许妍;李雪铭;郭建科;王丽;;1996~2004年大连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6期

9 王殿颖;文传浩;马文斌;;乌江中下游典型县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法[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任群罗;;地球生态系统的负荷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德江;张琳莉;;基于生态足迹的玉溪市生态承载力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新;王海滨;陈朝镇;叶元蕾;;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文炜;李志刚;陈彦梅;;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南宁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应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4 马爱慧;;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发展浅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海;;基于生态足迹的重庆市合川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6 魏涛;;公路物流园区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师学义;王万茂;;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海晓;崔伟;;山西省生态足迹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冯民;顾晓薇;王青;景盯;严欢欢;;沈阳市1993—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石敬华;潘光;李恒庆;由希华;丁君;;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经贸协会;张掖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N];张掖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鸿儒;惠民春风吹万家[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3 记者 殷尚清;张掖市医院升级医疗费用不涨价[N];甘肃日报;2006年

4 韩芳;张掖市政协从制度建设入手 狠抓提案工作落实[N];民主协商报;2007年

5 记者  黄曙光 胡元肇;政协张掖市一届十三次常委会议召开[N];张掖日报;2006年

6 ;张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N];张掖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彬;“数”说张掖政法综治成果[N];甘肃法制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殷尚清;情注民生促繁荣[N];甘肃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殷尚清;变革调整结硕果[N];甘肃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杨贵彪 王瑾;中国共产党张掖市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N];张掖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予胜;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鲁丰先;河南省综合生态承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张约翰;长吉都市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4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吴士锋;西北民族地区不同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时空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刘伟杰;基于GIS和生态足迹方法的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7 胡世辉;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贾春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在天津市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9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云霞;北京市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文文;陕北生态脆弱带生态恢复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2 廖水文;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崇明岛域生态承载力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石玉琼;陕西省生态安全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4 丁敬祥;城步县生态足迹计算及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蒲仕刁;绵阳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杜轶;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7 宋胜帮;湖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卢洪英;重庆市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及分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包头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何利;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长沙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6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56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5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