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历史考察——三次“中心-外围”格局的形成及其转换
本文选题:自然资源 + 经济增长 ; 参考:《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把公元1000年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次"中心-外围"格局,并分别归纳总结每次"中心-外围"格局中,"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之间的自然资源贸易对于"外围"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能因为"资源诅咒"悖论的出现而隔断发展中国家与"中心"国家的联系,而是应该积极地鼓励这些国家融入既有的"中心-外围"格局,通过发展自然资源产品贸易获得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既弥补了已有文献的不足,扩展了分析视野,又对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源依赖型增长"陷阱",选择具有历史依据和现实可行性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丰裕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避免其负面效应,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trade since 1000 AD into three "center-periphery" patterns. In each "center-periphery" pattern, the impact of natural resource trade between "peripheral" countries and "central" countrie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peripheral" countries is summarized.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central" countries should not be separated because of the paradox of "resource curse", but that these countries should be actively encouraged to integrate into the existing "central-peripheral" pattern. Economic growth is achieved by developing trade in natural resources products.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not only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ut also expands the perspective of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get rid of the "trap" of resource-dependent growth, they choose the development path with historical basis and realistic feasibility.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void its negative effects and to realiz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发展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批准号:2007JJD7901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村扶贫政策绩效评价及其动态瞄准机制设计”(批准号:70873088) 湖北经济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设计”(批准号:XJ2009030)的资助
【分类号】:F062.1;F06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2 汤凌飞;;论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时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郭树清;;Different Approaches in Addres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4 李悦;;产业技术进步与金融的市场化趋势——基于银行与市场功能比较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8年02期
5 曾铮;;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6 吕炜;;中国改革开放30年评价路径辨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7 聂庆平;蔡笑;;金融创新、金融力量与大国崛起——基于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8 张晓晶;;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未来走势与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8年10期
9 杨成钢;张太富;;制度设置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陆希刚;;明清时期江南城镇的空间分布[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维栋;;和谐发展与技术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第三章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C];2005年
3 于维栋;;全球化与中国的国际现代化互动[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宇燕;;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中国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转型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思想摇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于维栋;;文化与现代化[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孙力;;发展的困境与文化选择的关键性[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8 王立;;董必武:破旧成功与立新失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何传启;;中国现代化的挑战与前景[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于维栋;;世界现代化300年的回顾和展望[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凯龙;基于历史视角的(货币)经济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陈健生;生态脆弱地区农村慢性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杨杨;和谐社会下税收公平制度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冯郁川;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成九雁;中国近代华商股市的监管结构:演变轨迹及其政治根源[D];清华大学;2009年
6 白e,
本文编号:1863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6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