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生态效应动态耦合量化模拟分析
本文选题:环境跨期分配模型 + 新型城镇化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14年09期
【摘要】:文章运用我国2000~2011年统计数据对新型城镇化模式下的最优节能路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显示,城镇化进程中节能目标过大,国内生产总值将会降低,适度的节能目标也将促成地方生产总值增加,该结论验证了波特环境假说。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ptimal energy saving path under the new urbanization model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00 to 2011 in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f the energy saving target is too larg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GDP will decrease, and the moderate energy saving target will also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local GDP. This conclusion verifies the Porter's environmental hypothesis.
【作者单位】: 宁波工程学院社科部;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宁波市政府2012年立项课题(NZKT201214)
【分类号】:F062.2;F29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孟军;王立勇;;经济制度质量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36国(地区)面板数据分析[J];财贸研究;2013年03期
2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二氧化碳减排对中国未来GDP增长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涂正革;;中国的碳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基于八大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的指数分解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3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4 谢丹;;“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6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7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8 马煜;;国际资源环境新变化及中国的发展模式转变[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9 周建;张德远;顾柳柳;;节能减排约束与工业增长模式转型机制研究——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函数的上海和全国对比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10 李斌;赵新华;;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柯木飞;尹昌斌;;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王赞信;卢英;武剑;;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与途径[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7 崔秀梅;刘静;;做或不做,企业绿色投资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9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10 郭辉;董晔;冉启英;;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约束下新疆经济增长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5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鞠鲁霞;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韩啸;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外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严思佳;碳关税的政治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欣欣;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崔秀平;温室体减排国际市场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9 安冬青;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会清;唐海燕;;中国的出口潜力:总量测算、地区分布与前景展望——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1期
2 邓明;;制度距离“、示范效应”与中国OFDI的区位分布[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2期
3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4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5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6 何其春;孙萌;;对外贸易、金融改革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2年03期
7 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8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9 蔡f ;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10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经济自由化与市场开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发展模式的代价[J];科技导报;2005年06期
2 杜成君;;在城镇化建设中推进社会和谐发展[J];城乡建设;2006年02期
3 刘亦文;胡宗义;;调整折标系数在我国节能降耗中的应用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5期
4 陈家祥,,施美芳;日本节能政策和措施[J];科技与经济;1995年06期
5 姚茂兴;;节能减排背后的国家力量[J];华东科技;2008年07期
6 时红秀;;欧盟、德国和丹麦的节能政策及其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刘萼;邝奕轩;;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刘利萍;;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量化研究[J];学理论;2009年17期
9 赵仁红;;黑龙江省城镇化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2009年17期
10 薛晴;何文婷;;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可持续发展观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启示[J];前沿;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晓敏;;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能源平衡控制自动化系统[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3 谢国威;蔡九菊;杜涛;胡雄光;张延平;;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及辅助分析平台的研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4 黄q婀
本文编号:1925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2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