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尼系数的缺陷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5-27 17:05

  本文选题:基尼系数 + 收入分配 ; 参考:《生产力研究》2011年08期


【摘要】:文章根据分析和统计资料,论述了基尼系数存在的两大缺陷,其一是不能揭示内部收入不平等特征;其二是不能刻画收入差距扩大的路径。基于这两大缺陷,文章提出三点启示:首先应使用多种测度收入分配的指标全面考察收入分配状况,其次要考察社会各阶层收入比例的动态变化,最后是控制基尼系数的变化路径,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defects of Gini coefficient, one is that it can not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income inequality, the other is that it can not depict the path of widening income gap. Based on these two defec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enlightenments: first, we should use a variety of indicators to measure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econdly, we should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income ratio of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Finally, control the Gini coefficient change path, improve the level of total social welfare.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1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留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调控措施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J];国外财经;2001年04期

2 冯炳英,雷莉;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3年07期

3 陆解芬,王红领,朱玉林;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社会保障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5期

4 潘胜文,欧阳国文;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别程度的判断及其变动趋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5 杜佩莲;;更加注重公平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6 张梅霞;论收入分配差距与分配秩序[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顾戛良;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01期

8 黄粹;祝洪娇;;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年02期

9 李涛;经济全球化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黄少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明焕;中国居民消费的政府干预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子学;经济制度与国家竞争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祝洪娇;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李利民;中外工业化进程中的工资水平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义强;民主和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健;基于社会公平的公共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胜文;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宏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金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D];郑州大学;2003年

4 陈睿;当前贫富差距及其矛盾问题探析[D];郑州大学;2003年

5 关继荣;试析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王方红;我国现代企业分配制度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裘伟;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于丞;我国阶层收入差距分析及调节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谦;关于扩大中产阶级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王欢;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雅君;;曼德维尔经济学理论的新诠释——《蜜蜂的寓言》引起的思考[J];学理论;2011年24期

2 李清彬;;再分配倾向的决定:对既有文献的考察[J];经济评论;2011年05期

3 王言炉;;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经济思想史[J];改革与战略;2011年08期

4 师俊伟;;自由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5 朱启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视野的“三个差距”[J];改革;2011年06期

6 卫兴华;张福军;;2010年理论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7 杨青;;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学说及其现实意义[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8 黄泰岩;张培丽;;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9 黄羽新;韦国友;;改善民生: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J];改革与战略;2011年07期

10 李超群;;虚拟经济膨胀对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实证分析:1993~2009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继肖;;经济变动条件下收入分配的控制问题——对基尼系数的动态管理[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百才;;教育与收入分配:文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朱芳漪;;基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洋;;帕西内蒂悖论之谜新探[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5 赖小琼;刘秀英;付嘉玲;;从储蓄倾向的角度论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拓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郭熙保;;从发展经济学观点看待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7 高宏伟;王素莲;;基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收入分配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卢现祥;徐俊武;;公共政策、减贫与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基于1995-2006年中国各省转移支付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9 赵兴罗;;论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及当代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建德;;平等或不平等的效率分析——论新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公正观[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倪宪军;基尼系数和收入分配[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2 ;透过基尼系数看看贫富悬殊有多大[N];中国信息报;2000年

3 顾海兵;莫用“基尼系数”衡量分配不公[N];中国商报;2002年

4 谷亚光;倒U型曲线拐点在哪里[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基尼系数——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标杆[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康晓光;解决收入分配不均[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7 李闻;功能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N];社会科学报;2000年

8 穆延奎;使用基尼系数应注意的三个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3年

9 权衡;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十大效应[N];社会科学报;2001年

10 李连友;关注基尼系数三大争论[N];中国财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吕宗耀;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光华;陕西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张楷弛;货币量值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09年

6 赵琳;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王金凤;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探微·比较分析·借鉴价值[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博;脱贫经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莹;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金易;马克思“按需分配”理论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涂小雨;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探析[D];郑州大学;2002年

4 刘明国;价值是怎样转换成价格的?[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5 何芦苇;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传导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刘国余;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互动的传导机制与福利的文献综述[D];山东大学;2011年

7 卢诚;论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安军;人口迁移、就业与收入不平等的变动——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刘丽莉;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经济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唐东波;收入满足度与生活幸福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43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43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7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