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比较经济学”的研究与创新——读张仁德教授专著《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
本文选题:“新比较经济学” + 核心范畴 ; 参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5期
【摘要】:文章对《西方比较经济学的危机、复兴与创新》专著进行了解读,认为该著作对于新比较经济学学科从产生、发展脉络、危机、复兴到创新等都做出了学术性的阐述。"比较经济学"的重挫与危机的致命逻辑在于"主义比较"。当前的"新比较经济学"研究对象已从"主义比较"回归到对真实体制和现实模式的比较研究。"新比较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是真实体制与现实模式、市场体制之间多样性与差异性、各类市场经济制度(institutions)构成及其差异、转型国家的转轨路径及其制度变迁差异,以及历史对于不同体制和经济模式形成作用与经验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monograph "crisis, Revival and Innovation in Western Comparative Economics", and holds that this monograph has made an academic exposition on the subject of new comparative economics from its emergence, development, crisis, rejuvenation to innovation. " The fatal logic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lies in the doctrine comparison. The current research object of "New Comparative Economics" has gone back from "doctrine comparison"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real system and realistic model. " The core category of New Comparative Economics is the real system and the realistic mode, the divers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rket system, the structure and difference of all kinds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transition path and the system change difference of the transition countries. And the history of different systems and economic model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role and experie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分类号】:F064.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刘华;幺培基;;中美铁路行业治理制度及其效率的比较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庄美男;肖伯冬;;大连在东北亚合作与竞争中的定位及发展策略[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4 陈敏;;办公自动化 组织自动化与制序自动化[J];办公自动化;2006年07期
5 曾晓东;从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看大学内部治理——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田松青;试论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黄卫华;经济转型中的制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李若朋,荣蓉,吕廷杰;基于知识交流的两种产业协同模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王雷,李雅源;谈民营经济的成本控制型制度创新[J];商业研究;2003年01期
10 洪涌;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关系制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茂松;曹虹剑;;论产业组织模块化[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叶明霞;;关系型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思路[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钟高;徐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价值分析与国家利益的调整——基于国际制度合作论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林钟高;徐虹;;基于科层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文少保;;学习型企业创建的囚徒困境——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杨依山;;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理论重构的初步尝试[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时磊;杨德才;;决策群体、竞争规则与长期的经济增长——对新中国经济史的再解释[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杨友才;韦倩;黄少安;;引入制度因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崔向阳;;转轨经济中构建劳资合作制度的博弈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10 宋胜洲;;基于知识的演化经济学——对基于理性的主流经济学的挑战[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铭;微观经济干预:理论基础与制度边界[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富良;政府规制的均衡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3 徐梅;地方公共投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杨永福;“规则”的分析与建构:制度的社会网络基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严武;公司治理研究: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6 陶虎;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效率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7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杰文;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方;上海投融资的产业调控与区域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论分业模式下的银证合作[D];湖南大学;2001年
2 汤振羽;博弈论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姚肇欣;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的制度性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陈忠斌;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安排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斌;团队利润分享和奖金激励机制有效性之博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剑;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经济阐释及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上国;中国过渡时期制度非均衡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江伟;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9 王劲屹;中国证券市场“壳资源”配置的福利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吴一平;高校科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渊杰;王杨;;“异化劳动”之我见——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习总结[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章传几(作者系芜湖市政协副主席);“资本家”概念之我见[N];江淮时报;2005年
2 王琴梅;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N];陕西日报;2002年
3 党国英;尴尬的“主流经济学”[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对社会主义资本存在原因及特点的认识(全文完)[N];山西日报;2000年
5 王政武 改革与战略杂志社;建立人的发展经济学成为必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红梅;马克思交换理论的经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43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4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