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力视角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选题:消费力 + 中等收入陷阱 ; 参考:《消费经济》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从消费力的视角分析了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根源,认为消费力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矛盾是造成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陷入"陷阱"的根本原因。提高消费力能够通过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以及缓解社会矛盾几个方面来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文章最后从消费力三要素的角度提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措施。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 of middle income tra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ption power, and holds that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power and productivity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economy to fall into the trap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mproving consumption power can realize the leap of middle income trap by direct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guid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anding domestic market demand and alleviat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cross the middle-income trap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ree factors of consumption power.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JY054)
【分类号】:F0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银兴;;马克思的消费力理论和扩大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2 尹世杰;21世纪的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科学[J];经济评论;1996年06期
3 赵华;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有效途径[J];山西煤炭;2000年01期
4 李晓平;论自然消费力分析的意义[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0期
5 程恩富,齐新宇;简评《消费力经济学》[J];消费经济;2001年04期
6 尹向东;《现代消费经济学通论》评介[J];消费经济;1990年02期
7 肖浩辉;论尹世杰消费经济思想的特色[J];消费经济;2002年06期
8 尹世杰;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J];求索;1983年03期
9 郭志学;扩大内需是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主动力[J];决策咨询;1999年08期
10 罗伯特·蒙代尔;;消费力经济研究是本世纪重大课题[J];新财经;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论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许坚;;生态经济的界定[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蒋锦洪;张晓琴;;建立经济发展的人本价值评价指标[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张望月;;基于马克思《资本论》视角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邰丽华;王姝娜;;以内需为主保增长的经济学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6 查培轩;;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协调发展思想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洪春;;人口优生与经济发展[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8 王军;;健康、贫穷与经济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9 罗介均;成官文;魏荣荣;梁凌;韦文渊;徐珊;;柳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尚敏;叶长兵;;云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少军;环保影响经济发展吗?[N];中华建筑报;2006年
2 钱叶芳 王全兴;法·市场·内需[N];北京日报;2000年
3 吴江;为何会有“环保影响经济”的说法?[N];福建日报;2006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吕政;应用经济学理论:在服务实践中走向繁荣[N];人民日报;2008年
5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经济学博士 章玉贵;中国理应对宏观经济学有新贡献[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姜奇平;回到消费本身:信息化经济发展的新主题[N];消费日报;2006年
7 记者 郭丽琴;斯蒂格利茨:中国通胀水平不算高[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辜胜阻 杨威 武兢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 辜胜阻);中国改变消费短板须具备两大前提[N];华夏时报;2009年
9 清 源;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N];楚雄日报(汉);2005年
10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李跃华;经济发展中的幸福困局[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2 罗静;区域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恒毅;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何志星;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D];浙江大学;2012年
7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程炼;劳动分工、不可贸易的服务产品与开放环境中的经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孙伊然;权力制度、国家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李斌;经济发展与贸易区域化:一个新兴古典理论框架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金龙;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底蕴[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鲁诚至;文化、制度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周林玲;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视角下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董剑;缪尔达尔经济思想评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彭鸿;武汉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何世州;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张让刚;县域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建龙;产业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晶晶;有限理性与资本主义精神[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8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4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