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征碳税的条件及碳税的动态调整
本文选题:碳税 + 罗尔斯主义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摘要】:当今世界上,保护环境已是人类共识。有多种环境政策可供选择,其中之一就是开征碳税。在环境经济学领域,开征碳税是否对控制污染真正有效,自何时起开征碳税更恰当,如何动态地调整碳税税率,等等,都是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正筹划开征碳税。因此,就中国碳税政策的制定而言,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也是迫切的。最近,Sinn提出的所谓绿色悖论倍受关注。他认为,开征碳税势必加速自然资源的开采速度,因此反而会加剧环境污染。本文针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建立了一个单税种模型,否定了Sinn的绿色悖论,同时探讨了开征碳税的条件和最优的动态碳税调整路径,分析了开征碳税的时效问题。主要结论有:开征碳税越早越好,其效力越强;可分区域分别开征不同税率的碳税,发达地区较高,欠发达地区较低;在欠发达地区可仅开征碳税,而在发达地区,要开征碳税与碳交易同时并举;要定期向民众问卷,以掌握其对污染的承受能力,进而对碳税进行动态的调整。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the consensus of mankind. There are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to choose from, one of which is a carbon tax.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whether a carbon tax is really effective for pollution control, when it is more appropriate, how to dynamically adjust the carbon tax rate, and so on, are important ques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also planning a carbon tax. Therefore, as far as the formulation of China's carbon tax policy is concerned, it is urgent to study such issues. Recently, the so-called Green Paradox proposed by Sin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 carbon tax, he argues, will accelerate the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us exacerb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iming at a fully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ingle tax model, negates the green paradox of Sinn, discusse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carbon tax and the optimal dynamic carbon tax adjustment path, and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carbon tax collect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sooner the carbon tax is imposed, the more effective it will be; the higher the developed region and the lower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 and the lower the carbon tax can be levied i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 while in the developed region, It is necessary to levy a carbon tax at the same time as carbon trading, to regularly questionnaire the public to grasp its ability to withstand pollution, and then to dynamically adjust the carbon tax.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机制研究”(编号:11BJL06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JBK120506) 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项目
【分类号】:X196;F81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延杰;;碳税,看上去很美[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0期
2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3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我国开征碳税的效果预测和影响评价[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4 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5 杨杨;杜剑;;低碳经济背景下欧盟碳税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煤炭技术;2010年03期
6 郑雪梅;;从欧盟国家的实践看我国碳税的引入路径[J];中国财政;2010年05期
7 魏文彪;;谨防碳税演变成“准排税”[J];环境经济;2010年06期
8 邢丽;;碳税国际协调的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44期
9 陈斌;;碳税边境调整的起因及主要争议[J];涉外税务;2011年03期
10 赵玉焕;;碳税对芬兰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蔡德发;毛思佳;陈君;;碳税的经济分析与规制设计[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朱晓勤;;对美英航空碳税案判决的几点质疑——兼及中国的应对策略[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薛钢;;关于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次优选择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日本官方:碳税给日电企年均增负10亿美元[A];《电站信息》2012年第11期[C];2012年
5 李金凤;赵丽清;庞博;;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看我国征收“碳税”的合理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兆敏;;论欧盟航空碳税与WTO规则[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7 骆瑞玲;范体军;夏海洋;;碳税政策下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的收益分析及决策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2管理科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桂琴;碳税渐近[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京玲;时间表渐趋明朗 碳税开征面临两难境地[N];中国商报;2010年
3 朱其忠;澳碳税方案 因何“凤凰变鸡”[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傅云威;“碳税”方案因何凤凰变鸡[N];经济参考报;2011年
5 傅云威;澳“碳税”方案缘何成众矢之的[N];中国信息报;2011年
6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马红漫;推出碳税须考虑社会福利公平[N];经济视点报;2010年
7 李景卫;澳大利亚废除碳税政策的褒与贬[N];中国矿业报;2013年
8 苏明 傅志华 许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建议我国适时开征碳税[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9 李瑞;澳大利亚废除碳税议案折戟参议院[N];法制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张琪;澳大利亚碳税法案匆匆落幕[N];中国能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洋;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2 冯翔;我国开征碳税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刘静;我国碳税收入测算及其和国民经济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年
6 张秀平;征收碳税对广东省的能源供需及居民福利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杨莺莺;碳税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53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53419.html